|
過滄浪峽 / 作者:劉滄 |
山疊云重一徑幽,蒼苔古石瀨清流。
出巖樹色見來靜,落澗泉聲長自秋。
遠入虛明思白帝,寒生浩景想滄洲。
如何地近東西路,馬足車輪不暫留。
|
|
過滄浪峽解釋: 過滄浪峽
山疊云重一徑幽,
蒼苔古石瀨清流。
出巖樹色見來靜,
落澗泉聲長自秋。
遠入虛明思白帝,
寒生浩景想滄洲。
如何地近東西路,
馬足車輪不暫留。
譯文:
穿過滄浪峽,
山峰層層疊疊,云霧重重,小徑幽深。
蒼翠的苔蘚覆蓋古老的石頭,激流在洼灘上清澈流淌。
出了峭壁,樹木的顏色顯得寧靜,
山澗的泉水聲音長久地自秋季中傳來。
遠處身臨虛明,思念起白帝山,
寒意在廣闊的景色中喚醒對滄州的回憶。
怎樣才能近距離抵達東西之路,
即使馬蹄和車輪也無法停留下來。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以描繪自然景觀為主題,展現了詩人穿越滄浪峽的壯麗景色。詩人通過描繪山峰、云霧、小徑、蒼蘚、激流、樹木、泉水等細節,再現了這個景區的靜謐和美麗。
詩中的“山疊云重”形容了高聳入云的山峰,給人以巍峨險峻之感;“出巖樹色見來靜”則展示了大自然寧靜的一面。詩中所表達的“遠入虛明思白帝”,表明詩人在觀賞這壯麗景色的同時,又讓他聯想起另外的名勝古跡——白帝山,詩人的想象力極為豐富。
最后兩句“如何地近東西路,馬足車輪不暫留”是對旅行的思考,詩人想要探索更遠的地方,表達了對未知的渴望和對生活的不懈追求。
整首詩以詩人對自然景色的觀察和體驗為基礎,通過景物的描繪、環境的營造,表現了詩人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對探索的向往,使人們能夠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與壯麗。同時,詩人通過描繪自然景觀,也抒發了自己對人生意義的思考,讓讀者在欣賞風景的同時能夠思考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