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韋偃牧馬圖 / 作者:蘇軾 |
神工妙技帝所收,江都曹韓逝莫留。
人間畫馬惟韋侯,當(dāng)年為誰掃驊騮。
至今霜蹄踏長楸,圉人困臥沙垅頭。
沙苑茫茫蒺藜秋,風(fēng)??霧鬣寒颼颼。
龍種尚與駑駘游,長秸短豆豈我羞。
八鑾六轡非馬謀,古來西山與東丘。
|
|
韋偃牧馬圖解釋:
《韋偃牧馬圖》是蘇軾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牧馬圖,以表達(dá)作者對馬匹的贊美和對歷史的思考。
詩的開頭寫道:“神工妙技帝所收”,指的是上天賜予人類的繪畫技藝,將這幅牧馬圖繪制得如此精美。接著提到“江都曹韓逝莫留”,指的是江都曹操和韓信已經(jīng)去世,無法再觀賞到這幅畫作。作者通過這兩句表達(dá)了對歷史人物的敬仰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
接下來的兩句“人間畫馬惟韋侯,當(dāng)年為誰掃驊騮”,提到了畫中的馬是由韋侯繪制的,但是作者卻不知道當(dāng)年韋侯為了誰而繪制這些美麗的馬匹。這里表達(dá)了作者對歷史中不為人知的細(xì)節(jié)的好奇和思考。
緊接著的兩句“至今霜蹄踏長楸,管轄人困臥沙垅頭”,描繪了馬匹在霜天中踏過長滿楸樹的草地,而馬夫卻疲倦地躺在沙堆上。這種景象使人感到歲月的流轉(zhuǎn)和世事的滄桑。
接下來的兩句“沙苑茫茫蒺藜秋,風(fēng)雨霧鬣寒颼颼”,描繪了草原上蒺藜叢生,秋風(fēng)、雨水和霧氣交織,寒意逼人的景象。這種形象的描寫增強(qiáng)了詩中的寂寥和冷寒感。
最后兩句“龍種尚與駑駘游,長秸短豆豈我羞。八鑾六轡非馬謀,古來西山與東丘”,通過對古代傳說中的龍和駑駘(指馬的品種)的對比,表達(dá)了詩人對自身的自豪和自信。詩人堅信自己的才華和作品不遜于古代傳世之作。最后一句提到了西山和東丘,這是古代馬匹繁衍生息的兩個地方,暗示著才能和智慧的傳承。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馬匹圖畫的描繪,表達(dá)了作者對歷史和時光流逝的思考,同時展示了他對自身才華的自信和自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