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郁孤臺?再過虔州,和前韻? / 作者:蘇軾 |
吾生如寄耳,嶺外亦閑游。
贛石三百里,寒江尺五流。
楚山微有霰,越瘴久無秋。
望斷橫云嶠,魂飛咤雪洲。
曉鐘時出寺,暮鼓各鳴樓。
歸路迷千嶂,勞生閱百州。
不隨猿鶴化,甘作賈胡留。
只有貂裘在,猶堪買釣舟。
|
|
郁孤臺?再過虔州,和前韻?解釋:
詩詞:《郁孤臺?再過虔州,和前韻?》
吾生如寄耳,嶺外亦閑游。
贛石三百里,寒江尺五流。
楚山微有霰,越瘴久無秋。
望斷橫云嶠,魂飛咤雪洲。
曉鐘時出寺,暮鼓各鳴樓。
歸路迷千嶂,勞生閱百州。
不隨猿鶴化,甘作賈胡留。
只有貂裘在,猶堪買釣舟。
中文譯文:
我的生命像是借來的,游歷在山外。
贛石有三百里,寒江長五尺。
楚山微微有霰(雪),越地瘴氣久不散。
眺望中斷橫云的嶠(山峰),靈魂飛翔至雪洲。
黎明時分,寺廟的鐘聲鳴響,傍晚時分,各處樓閣的鼓聲齊鳴。
回程的路上迷失在千嶂之間,辛勞的生活中見識過百州。
我不愿隨猿猴或仙鶴的變化,寧愿甘心做一個賈胡(商人)留在這里。
只有貂裘陪伴著我,還可以買一葉釣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表達了詩人游歷山川的心情和對自然景物的感慨。詩人以自身的存在感嘆生命的短暫和無常,將自己的生命比喻為借來的東西,游歷在嶺外山川之間,寓意著對世事的超脫和追求自由的態度。
詩中描繪了贛石的山川景色,贛石是江西省的一個地名,距離詩人所在的地方有三百里遠,江水寒冷而急流湍急。楚山下雪微微有霰,而越地的瘴氣久久不散,表現了自然界的變幻和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詩人登高望遠,眺望中斷橫云的山峰,靈魂仿佛飛翔至雪洲,表現了詩人對自然景物的悠遠思索和超越塵世的向往。
詩中還描繪了寺廟的鐘聲和樓閣的鼓聲,時辰的更迭和生活的喧囂,以及詩人在歸途中迷失在千嶂之間,領略了百州的風景和人情。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不愿追隨猿猴或仙鶴的變幻,寧愿甘心做一個賈胡留在這里,這里的賈胡指的是商人,表示詩人寧愿安于平凡的生活而不追求仙境或者名利。只有貴重的貂裘相伴,還可以買一艘釣船,暗示詩人對簡樸、自然生活的向往。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對山川、天氣和自然現象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自由、超脫和簡樸生活的追求。詩人以自己的游歷和觀察,寄托了對人生和人世的思考,展示了對自然的敬畏和對人生的把握。這首詩詞以其簡潔、深邃的表達方式,給讀者帶來了對自然、生命和追求的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