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蝦蟆培 / 作者:蘇軾 |
蟆背似覆盂,蟆頤如偃月。
謂是月中蟆,開口吐月液。
根源來甚遠,百尺蒼崖裂。
當時龍破山,此水隨龍出。
入江江水濁,猶作深碧色。
稟受苦潔清,獨與凡水隔。
豈惟煮茶好,釀酒應無敵。
|
|
蝦蟆培解釋:
《蝦蟆培》是蘇軾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描寫了一只蟾蜍的形象,并以此寄托了作者自身的情感和人生觀。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蟾蜍背像覆盂,蟾蜍嘴像彎月。說它是月亮中的蟾蜍,張嘴吐出月亮的液體。它的根源來自很遠,使百尺高的懸崖裂開。當年龍破山時,這水隨著龍一起流出。進入江中,江水變得渾濁,但它依然呈現(xiàn)深邃的碧色。它具有純潔和清澈的性格,與普通的水有所區(qū)別。不僅適合煮茶,釀酒也應該無敵。
這首詩詞通過描寫蟾蜍的形象,表達了蘇軾對于純潔和清澈之物的向往和贊美。蟾蜍背像覆盂,嘴像彎月,形象生動,給人以美好的印象。蟾蜍被稱為月中之物,吐出的液體象征著月亮的精華,寓意著純潔和高尚的品質(zhì)。
詩中提到蟾蜍的根源來自很遠,使高懸崖裂開,暗示著蟾蜍具有非凡的力量和能量。它與龍的形象相聯(lián)系,說明它的身份和地位非同一般。盡管進入了渾濁的江水,但它依然保持著深邃的碧色,象征著它的純潔和與眾不同。
最后兩句表達了蟾蜍的價值和用途。它不僅適合煮茶,還能用來釀酒,暗示著它具有獨特的功效和品質(zhì),與普通的水相比無與倫比。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以蟾蜍的形象寄托了作者對純潔和優(yōu)秀品質(zhì)的向往,并通過對蟾蜍的描寫表達了對于純潔和獨特之物的贊美。它具有形象生動、意境深遠的特點,展示了蘇軾豐富的想象力和獨特的表達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