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贈隱者 / 作者:薛能 |
門前雖有徑,絕向世間行。
薙草因逢藥,移花便得鶯。
甘貧原是道,苦學不為名。
莫怪蒼髭晚,無機任世情。
|
|
贈隱者解釋: 《贈隱者》是唐代薛能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門前雖有小路,卻已經斷絕通往世界。剃去草木為藥,移植鮮花引來了黃鶯。忍受貧窮原本是一種修行,苦心學習并非追求名利。不要怪老年才有灰白的胡須,我心中沒有世俗的紛擾。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作者與一個隱士的相遇,表達了隱居與修行的生活態度。詩中隱士拒絕了通往世界的小路,以顯示他獨立于世的態度。他通過修掉草木來尋找藥物,移植鮮花來吸引黃鶯,這展示了他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方式。他寧愿忍受貧窮,也不追求名利,體現了他對物質追求的超然態度。他并不在意晚年的胡須變白,因為他的內心已經遠離了塵世的紛擾。
賞析:
《贈隱者》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展示了隱士的生活態度和修行方式。詩中描繪了一個獨立自足、遠離世俗的人物形象。他通過剃草為藥、移植花卉來吸引鳥兒,表達了他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能力和對生活的安寧追求。他執著于修行,不為追求名利而苦學,體現了他對精神追求的堅守。詩中的隱士不為世間所動,不關心世俗的紛爭,他淡泊名利,追求內心的寧靜。整首詩以簡練的文字,表達了作者對隱士生活方式的贊賞和對物質追求的批判。
這首詩詞的意境清新,用簡潔的語言揭示了隱士的修行態度,反映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它飽含著對人們內心世俗追求的反思,呼喚人們追求內心寧靜與真實的精神境界。同時,這首詩詞也反映了唐代士人的崇尚精神追求的價值觀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