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酬曹侍御見寄 / 作者:薛能 |
儒道苦不勝,邇來惟慕禪。
觸途非巧者,于世分沉然。
要地羞難入,閑居鈍更便。
清和挑菜食,悶寂閉花眠。
累遣期拋俸,機忘怕與權。
妨春愁筦榷,響夜憶林泉。
匪石從遭刖,珠膏枉被煎。
討論唯子厚,藏退合吾先。
舊制群英伏,來章六義全。
休旬一擬和,鄉思亂情田。
|
|
酬曹侍御見寄解釋: 酬曹侍御見寄
儒道苦不勝,邇來惟慕禪。
觸途非巧者,于世分沉然。
要地羞難入,閑居鈍更便。
清和挑菜食,悶寂閉花眠。
累遣期拋俸,機忘怕與權。
妨春愁筦榷,響夜憶林泉。
匪石從遭刖,珠膏枉被煎。
討論唯子厚,藏退合吾先。
舊制群英伏,來章六義全。
休旬一擬和,鄉思亂情田。
中文譯文:
回答曹侍御的來信
儒學和道學的痛苦不勝,近來只對禪修有所向往。
在這紛繁之世,只有少數人能體悟出真實。
要地難以進入,閑居卻更加安適。
安心地挑選菜食,沉默寂靜地閉著花朵入眠。
為了工作而辭去俸祿,忘記了權力的恐懼。
生活干擾了我的春愁和諸多瑣事,夜晚回想起山林泉水。
像寶石一樣被人切割、珍珠膏一般被煎熬。
只與那些深思熟慮的人討論,與時俱進卻害怕權謀。
舊時的制度使得眾多英才都屈服,但新的章程慶祝著六義的完整。
休息數日后,約上一起作詩,鄉愁和沉浸在情田之中。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薛能的作品,是在回答曹侍御的來信之后寫的。詩人在詩中表達了自己對于儒學和道學的痛苦與焦慮,以及對于禪修的向往。
詩人認為在這個世界上,能夠真正領悟儒學和道學的人非常少,大多數人只是在紛繁的世俗中迷失了自我。他們未能意識到儒道之外還有其他的道路可走。
詩中表達了詩人對于清凈安逸生活的向往,他覺得生活中擾亂了他的思緒和心緒,只有在閑居中默默地修行,才能夠找到真正的安寧。
詩人提到他曾經辭去俸祿,忘記了權力的恐懼,這顯示了他對于物欲和權力的脫離和超越。他認為那些追求名利權勢的人,只會干擾他的清靜和深思。
詩中也有對于過去制度的諷刺,認為舊制約束了眾多英才的發展,而新的章程則贊揚了六義的完整。這是對社會變革和思想解放的一種贊頌。
最后,詩人與曹侍御約定一起作詩,表達了對于鄉愁和故土的思念,以及對于詩歌創作的熱情。詩人將自己的情感和思緒融入到這首詩中,通過文字的抒發來尋找內心的安寧和自我認同。
整體來說,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在紛繁世俗中追求內心寧靜和自我超越的追求,以及對于文化傳統和個體價值的思考和探索。詩言志在傳遞一種向往理想生活和精神自由的觀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