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趙道士歸天目舊山 / 作者:薛能 |
愚樸尚公平,此心鄰道情。
有緣終自鄙,何計逐師行。
日者聞高躅,時人蓋強名。
口無滋味入,身有羽儀生。
奏乞還鄉遠,詩曾對御成。
土毛珍到越,塵發倦離京。
符叱風雷惡,朝修月露清。
觀臨天目頂,家住海潮聲。
道引圖看足,參同注解精。
休糧一擬問,窗草俟回程。
|
|
送趙道士歸天目舊山解釋: 送趙道士歸天目舊山
愚樸尚公平,此心鄰道情。
有緣終自鄙,何計逐師行。
日者聞高躅,時人蓋強名。
口無滋味入,身有羽儀生。
奏乞還鄉遠,詩曾對御成。
土毛珍到越,塵發倦離京。
符叱風雷惡,朝修月露清。
觀臨天目頂,家住海潮聲。
道引圖看足,參同注解精。
休糧一擬問,窗草俟回程。
譯文:
送趙道士歸天目舊山
純樸還是重視公平,心有鄰道之情。
有緣的人總會被低估,如何追隨師者行。
近日聽聞高名,時人都在談論。
言談無滋味入口,但身披羽衣生。
奏乞歸還故鄉,曾與君王作詩人。
土毛的珍寶到越國,倦弱的塵發別離京都。
符箓辟棄惡風雷,朝上修行月露清。
樓觀天目山巔,家住海潮的聲音。
道引圖書研究滿足,參同修注解精微。
停下糧食一番詢問,窗外的草等待回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薛能所作,是以友情和師徒之情為主題的詩歌。詩人在送趙道士歸天目舊山時表達了對道士的贊賞和祝福,同時也表達了對友情和師徒關系的思考。
詩中表達了詩人對趙道士的贊美之情,認為他純樸且重視公平,擁有鄰道之情。詩人認為有緣的人經常被低估,但是趙道士已經走上了強者的道路。雖然外表平凡,但是內心卻有著與眾不同的氣質。
詩人向趙道士送行時,也表達了對他的師徒關系的思考。趙道士曾與君王一同創作詩歌,在身體疲倦、離開京都時,詩人表達了師徒間的深情厚誼。
詩中描繪了趙道士歸鄉的情景,他歸還故鄉,帶著自己的珍寶,卻也倦弱而離開京都。詩人通過符箓、修行等詞語,表達了對趙道士高尚的品德和追求。
最后一句詩中,詩人表達了自己停下糧食、詢問趙道士一番,窗外的草等待途中歸來的情景,意味著詩人對趙道士的友情和期待。
整首詩以平凡樸實的語言表達了獨特的情感和思考,贊美了趙道士的品格,也表達了對友情和師徒關系的思考和珍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