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至夜 / 作者:白居易 |
老去襟懷常濩落,病來須鬢轉蒼浪。
心灰不及爐中火,鬢雪多于砌下霜。
三峽南賓城最遠,一年冬至夜偏長。
今宵始覺房櫳冷,坐索寒衣托孟光。
|
|
冬至夜解釋:
《冬至夜》,唐代白居易作
老去襟懷常濩落,
病來須鬢轉蒼浪。
心灰不及爐中火,
鬢雪多于砌下霜。
三峽南賓城最遠,
一年冬至夜偏長。
今宵始覺房櫳冷,
坐索寒衣托孟光。
中文譯文:
年老時懷抱常常冷清落寞,
病魔降臨,鬢發便變成茫茫浪尖。
心中的灰燼不能比得上爐中的火,
頭發上的雪花多過了地面上的霜。
在三峽南賓城最遙遠的地方,
一年中冬至的夜晚特別長。
今宵坐在房中,才感覺到門窗的冷,
我只能尋求冷衣來暖寒氣,依靠孟光的節氣。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白居易在冬至夜過往時光中的心情。詩中透露出作者對年老和疾病的感嘆和思考。年齡的增長和疾病的侵擾使他的內心變得冷清落寞,他的鬢發已經變成了茫茫白色的浪尖,而他的心中的火焰卻燃燒不旺,只有片刻溫暖。他感覺自己如同房屋的門窗一樣冷,只能依靠冷衣來取暖,以保持身體的溫暖。
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對時光流轉、老去和生命的無奈和感慨。通過對自己身體狀態的描寫,他反思了人生的短暫和無常,表達了對于時間流逝的悲慟之情。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寫了作者的情感,通過對冬至之夜的描繪,展示了生老病死的無情和無常,表達了對時間和年齡的擔憂和無奈。同時,通過冬至的寒冷和詩中所提到的衣物和孟光的節氣,也彰顯了人們對溫暖和希望的追求。整首詩平實而深刻,意境清雅,給人一種冷冽中帶著深思的感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