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題巨源禪師 / 作者:薛能 |
風雨禪思外,應殘木槿花。
何年別鄉土,一衲代袈裟。
日氣侵瓶暖,雷聲動枕斜。
還當掃樓影,天晚自煎茶。
|
|
寄題巨源禪師解釋: 寄題巨源禪師
風雨禪思外,應殘木槿花。
何年別鄉土,一衲代袈裟。
日氣侵瓶暖,雷聲動枕斜。
還當掃樓影,天晚自煎茶。
中文譯文:
寄題給巨源禪師
風雨思考禪意,觸及凋謝的木槿花。
不知別離家鄉已過了多少年,一身衲衣代替袈裟。
陽光透過窗戶散發溫暖,雷聲打破枕頭的傾斜。
回到樓下時,映在地面上的影子,天色已晚自己泡茶。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寫實的筆觸描繪了禪宗的境界和禪者的思維狀態。首先,詩人通過描寫風雨天氣來表達禪思超越塵世的境界。風雨可以沖刷心靈上的雜念,使人能更加專注于內心的冥想和省思。接著,詩人以凋謝的木槿花來象征世事無常的道理,啟發人們面對生活的不確定性與變化而保持心靈的平靜。
詩中主要描寫了禪者巨源禪師離開家鄉的情景。巨源禪師舍棄了俗世的塵囂,選擇了一身衲衣來代替尋常僧衣,表明了他對禪宗理念的堅守和追求。詩人的直接詢問“何年別鄉土”暗示了禪者與家鄉的分離已久,也強調了對于歸鄉的渴望和思念之情。
詩的后兩句通過對細節的描寫進一步加強了禪者的禪思和內心的寧靜。陽光透過窗戶,照亮了瓶子里的茶葉,傳遞出一種溫暖和生機的信息。而雷聲打破了枕頭的傾斜,可視為內心的喧囂受到了禪思的沖擊和觸動。最后兩句詩則在描繪大自然的同時暗示著禪者回歸平凡生活的愿望,將茶這一平凡的行為與天色漸晚并列,表達出了禪者對于回到日常生活中尋求平靜的渴望。
整首詩以簡潔樸實的語言描繪了禪者的禪思和內心的寂靜,從自然景物的描寫中折射出禪宗理念和對于內心平靜的向往。通過對禪者的境界和禪思的描繪,詩人既表達了自己對于禪宗的向往,又給人們以啟發和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