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霽北歸留題三學山 / 作者:薛能 |
遠樹平川半夕陽,錦城遙辨立危墻。
閑思勝事多遺恨,卻悔公心是謾忙。
灌口闕尋慚遠客,峨嵋乖約負支郎。
靈龕一望終何得,謬有人情滿蜀鄉。
|
|
雨霽北歸留題三學山解釋: 雨霽北歸留題三學山
遠樹平川半夕陽,錦城遙辨立危墻。
閑思勝事多遺恨,卻悔公心是謾忙。
灌口闕尋慚遠客,峨嵋乖約負支郎。
靈龕一望終何得,謬有人情滿蜀鄉。
譯文:
雨過天晴,北歸而不離別,題寫了三學山的景致。
遠處的樹木隨著平原的遼闊,半夕陽照耀下,美麗無比。遠遠望去,可以看到錦城聳立在遙遠的危墻之上。
閑暇時思考,感慨勝事很多都帶來了遺憾,后悔自己的公心過于匆忙。
心懷愧疚地去尋找灌口闕,因為我已經成了遠客,遠離了原本所在的地方。峨嵋山的約定我沒有兌現,辜負了支郎的期望。
對于靈龕的觀望,我終究沒有得到什么回報,感到非常遺憾。這其中表現了人情的蒙昧,蜀鄉也同樣缺乏人情。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寫作者北歸途中的所思所感。作者通過描述遠處的樹木和平原的景色,描繪了一幅寧靜優美的畫面。接下來,作者表達了閑暇思考時的遺憾和后悔。他發現自己在追求勝事的過程中,往往因為匆忙而帶來了不必要的遺憾。他尋找著一種內心的寧靜和滿足,卻感到迷茫和失望。
接著,作者以灌口闕和峨嵋山為象征,暗示了他離開了原本的所在地,成了一個遠客。他對于自己沒有兌現的諾言感到愧疚,特別是讓支郎失望了。最后,作者提到了對靈龕的觀望,并表示自己沒有得到什么回報,蜀鄉也缺乏人情。
整首詩以景物描寫的方式表現了作者的情感,既有對美景的欣賞,也有對自己的懊悔和迷茫。薛能通過描繪自然景物,進而表達了人情世故的蒙昧和迷茫。整體上,詩意深遠,給人以思考和啟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