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籌筆驛(余為蜀從事,病武侯非王佐才,因有是題) / 作者:薛能 |
葛相終宜馬革還,未開天意便開山。
生欺仲達徒增氣,死見王陽合厚顏。
流運有功終是擾,陰符多術得非奸。
當初若欲酬三顧,何不無為似有鰥。
|
|
籌筆驛(余為蜀從事,病武侯非王佐才,因有是題)解釋: 中文譯文:《籌筆驛(我曾在蜀地任職,雖然病倦,但武侯并不是王佐才子,因此有了這個題辭)》
葛相終宜馬革還,
未開天意便開山。
生欺仲達徒增氣,
死見王陽合厚顏。
流運有功終是擾,
陰符多術得非奸。
當初若欲酬三顧,
何不無為似有鰥。
詩意:這首詩詞是詩人薛能寫給自己的,表達了他對權力斗爭和政治斗爭的深刻洞察和無奈。他以自己在蜀地任職的經歷為背景,以劉備與諸葛亮的故事為引子,揭示出現實世界的無情和虛偽。詩人認為,政治斗爭往往是不公平和殘酷的,成功并不一定是因為才能和能力,而往往是由于運氣和權謀。他感嘆自己被生活欺騙,遇到了自負而虛偽的人,也看到了人們生死不改的面具。最后,詩人用一個反問句來揭示他對于政治權力斗爭的態度,認為如果在當初他就沒有追求權力,還不如過著安靜無為的生活。
賞析:薛能是唐代著名的文臣和詩人,他的詩詞作品以幽默和諷刺見長。這首詩揭示了權力斗爭和政治斗爭的痛苦現實,以及個人在這個殘酷世界中的迷惑和無奈。詩人通過描繪劉備與諸葛亮的故事來突出自己的觀點,通過對比諸葛亮的真誠與劉備的虛偽,表達了他對權謀和政治斗爭的不滿和迷惑。詩人借助歷史故事,把對政治的思考與個人的經歷相結合,通過揭示人性的丑陋和虛偽,帶給讀者一種犀利的觸動。整首詩既讓人感到無奈和失望,又讓人思考社會現實的無情和虛偽,展現了作者的文人風度和人生智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