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 / 作者:盧汝弼 |
春風昨夜到榆關,故國煙花想已殘。
少婦不知歸不得,朝朝應上望夫山。
盧龍塞外草初肥,雁乳平蕪曉不飛。
鄉國近來音信斷,至今猶自著寒衣。
八月霜飛柳半黃,蓬根吹斷雁南翔。
隴頭流水關山月,泣上龍堆望故鄉。
朔風吹雪透刀瘢,飲馬長城窟更寒。
半夜火來知有敵,一時齊保賀蘭山。
|
|
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解釋: 《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是一首唐代詩詞,作者是盧汝弼。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春風昨夜到榆關,
故國煙花想已殘。
少婦不知歸不得,
朝朝應上望夫山。
春風吹拂著昨夜到達榆關的消息,
我想起了煙花,仿佛已經殘落了。
年輕的婦人不知道何時能回到故國,
每天都要上望夫山期盼丈夫的歸來。
盧龍塞外草初肥,
雁乳平蕪曉不飛。
鄉國近來音信斷,
至今猶自著寒衣。
盧龍塞外的草原初春已經肥美,
雁兒的乳汁在平原上晶瑩剔透,但卻不再飛翔。
鄉國近來音信中斷,
至今我仍舊穿著單薄的寒衣。
八月霜飛柳半黃,
蓬根吹斷雁南翔。
隴頭流水關山月,
泣上龍堆望故鄉。
八月里霜雪飄飛,柳樹已經凋黃,
蓬草的根被風吹斷,雁兒南飛的道路被切斷。
隴頭的流水與關山的月光,
讓我傷心地望著龍堆,盼望著我的故鄉。
朔風吹雪透刀瘢,
飲馬長城窟更寒。
半夜火來知有敵,
一時齊保賀蘭山。
朔風吹雪穿透刀疤傷痕,
騎著馬在長城的窟窿中更加寒冷。
半夜里敵人的火光來臨,我知道有敵,
一時間大家齊心合力保衛賀蘭山。
這首詩詞描繪了邊塞的凄涼和戰亂的景象。詩人通過描寫春風、煙花、草原、雁兒、流水、關山等自然景物,表達了對故國的思念和對家園的眷戀。詩中的女子代表了邊塞的婦人,她們在戰亂中失去了歸鄉的機會,每天都期盼著丈夫的歸來。詩中還描寫了邊塞的艱苦環境和戰斗的場面,展現了作者對家園的深情厚意和對保衛家園的決心。
這首詩詞通過凄美的描寫和深情的表達,抒發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和對邊塞生活的感慨,同時也展示了邊塞戰士的英勇和對家園的堅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