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分與諸公同宴呈陸三十四郎中 / 作者:武元衡 |
南國宴佳賓,交情老倍親。
月慚紅燭淚,花笑白頭人。
寶瑟常馀怨,瓊枝不讓春。
更聞歌子夜,桃李艷妝新。
|
|
春分與諸公同宴呈陸三十四郎中解釋: 《春分與諸公同宴呈陸三十四郎中》是唐代詩人武元衡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南國舉行宴會,與親密的朋友們共聚。月亮害羞地流下紅燭淚水,鮮花笑看著白發的人。寶瑟常常懷有遺憾,美麗的瓊枝也不讓春天。還能聽到夜晚歌詠,桃李花開正艷麗。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春天的宴會場景,詩人和親密的朋友們在南國舉行宴會。詩人用比喻和意象描繪了這個場景,表達了對友誼和時光流逝的感慨。詩中通過描寫月亮和鮮花等自然景物,以及宴會中的音樂和花朵的美麗來表達情感。
賞析:
這首詩詞以優美的語言和細膩的描寫展示了唐代詩人的才華。以下是對詩詞的賞析:
1.描繪自然景物:詩中的月亮和鮮花被賦予了人的情感和形象。月亮害羞地流下紅燭淚水,使得宴會的氛圍更加溫馨。鮮花笑看著白發的人,表達了花朵對友誼和歲月流轉的理解和欣賞。
2.情感表達:詩中的宴會場景和自然景物都用來表達詩人對友誼和時光的思考。寶瑟常常懷有遺憾,表達了對逝去時光的留戀和遺憾之情。瓊枝不讓春,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堅守。夜晚歌詠以及桃李花開的描寫,則傳遞出春天的喜慶和生機。
3.音樂和美麗的描寫:詩中提到了夜晚歌子的歌詠聲,給宴會增添了一絲浪漫和愉悅。桃李花開的景象,則表達了春天的美麗和花的艷麗,也象征著新的開始和希望。
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表達了詩人對友誼和時光的感慨,并展示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熱愛和珍惜。它以優美的語言和豐富的意象,展現了唐代詩人的才華和對生活的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