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酬嚴維秋夜見寄 / 作者:武元衡 |
遙夜思悠悠,聞鐘遠夢休。
亂林螢燭暗,零露竹風秋。
啟戶云歸棟,褰簾月上鉤。
昭明逢圣代,羈旅別滄洲。
騎省潘郎思,衡闈宋玉愁。
神仙慚李郭,詞賦謝曹劉。
松柏應無變,瓊瑤不可酬。
誰堪此時景,寂寞下高樓。
|
|
酬嚴維秋夜見寄解釋: 中文譯文:回答嚴維秋夜見寄
遙遠的夜晚思緒萬千,聽見遠處鐘聲把夢吵醒。
茂密的樹林中,螢火fly照亮暗處,濕露滴在風吹起的竹葉上,秋天的涼風吹過。
推開窗戶,云歸隱在房梁上,掀起窗簾,月亮纏住窗鉤。
昭明的朝代正是圣明的時代,我在外地游歷,別離滄州。
騎馬回到宮省,想念潘郎的壯志豪情,壇壇羅網格,宋玉痛心疾首。
即使是神仙也會害羞,看到李白、杜郎贊美他們,曹操和劉備寫的文章頌揚他們。
松樹和柏樹應該不會變化,美麗的瓊瑤石也無法報答。
誰能承受這個時光的景象,孤獨地站在高樓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典型的唐代騷體詩風,表達了詩人在秋夜思鄉的憂愁之情。詩人首先以描寫夜晚的景象作為開場,營造出一種遙遠、寂寥的感覺。隨著鐘聲的敲響,詩人的夢境被打斷,進一步引發了他對家鄉的懷念之情。隨后詩人描繪了一系列的景象,如樹林中的螢火fly,秋風中滴落的露水等,這些景象都有一種凄涼的美感,與詩人憂愁思鄉的心情相呼應。詩的后半部分,詩人則涉及到了自己的學問和生活境遇,將自己置于歷史和現實的對比中,表達了自己的迷茫和痛苦。最后兩句的"誰堪此時景,寂寞下高樓"則是詩人對當時局勢和自身處境的直接感受,表達了他的無奈和孤獨。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潔,節奏流暢,給人一種幽寂、凄涼而又美麗的感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