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泉 / 作者:白居易 |
一為止足限,二為衰疾牽。
邴罷不因事,陶歸非待年。
歸來嵩洛下,閉戶何翛然。
靜掃林下地,閑疏池畔泉。
伊流狹似帶,洛石大如拳。
誰教明月下,為我聲濺濺。
竟夕舟中坐,有時橋上眠。
何用施屏障,水竹繞床前。
|
|
引泉解釋:
《引泉》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一為止足限,
二為衰疾牽。
邴罷不因事,
陶歸非待年。
歸來嵩洛下,
閉戶何翛然。
靜掃林下地,
閑疏池畔泉。
伊流狹似帶,
洛石大如拳。
誰教明月下,
為我聲濺濺。
竟夕舟中坐,
有時橋上眠。
何用施屏障,
水竹繞床前。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詩人白居易在衰老和疾病的困擾下,返鄉之后過著寧靜而隱蔽的生活。詩人以引泉為象征,表達了對平淡生活的向往和對寧靜的追求。詩人希望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內心的寧靜,享受自然的美好,與世界和諧共處。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展現了白居易內心的寧靜追求。詩人通過引泉的形象,寄托了自己對平靜生活的向往。詩中的“止足限”和“衰疾牽”表達了詩人對年老和疾病的憂慮,但他并不因此放棄追求寧靜的心境。他選擇回到故鄉嵩洛,閉門不出,享受大自然的寧靜。詩中的“靜掃林下地,閑疏池畔泉”描繪了詩人清幽的生活環境,水竹環繞著他的床前,給他帶來了安寧與寧靜。
詩中的“伊流狹似帶,洛石大如拳”形象地描繪了引泉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他希望明月照耀下,泉水的聲音可以為他帶來寧靜和舒適。詩詞末尾,詩人描述了自己在船中坐著,有時在橋上睡覺的生活情景。他認為無需屏障來遮蔽外界,只需水竹環繞床前,就能享受到寧靜的生活。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白居易內心的寧靜追求和對自然的熱愛。通過對平凡生活中的細節的描寫,詩人表達了對寧靜和自由的向往,以及對疾病和衰老的豁達態度。這首詩詞展現了唐代白居易清新的文風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給人以深思與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