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月八日發潭州后得絕句四十首 / 作者:趙蕃 |
借居雖陋自如常,舟小安能具斛湯。
卻羨沈牛浮鼻去,綠桑陰不趁蒼涼。
|
|
八月八日發潭州后得絕句四十首解釋: 《八月八日發潭州后得絕句四十首》是宋代詩人趙蕃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詞中文譯文如下:
借居雖陋自如常,
舟小安能具斛湯。
卻羨沈牛浮鼻去,
綠桑陰不趁蒼涼。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潭州的生活情景,并表達了一種淡泊名利、隨遇而安的心態。
首先,詩人說自己借住的地方雖然簡陋,但仍然能夠過上平常的生活。這表明了詩人對物質生活的淡泊態度,他并不追求奢華和舒適,而是能夠適應簡樸的環境。
接著,詩人提到自己舟只很小,無法容納大量的食物。具斛湯是古代祭祀時用來供奉神靈的美食,這里用來比喻豐盛的生活。詩人在這里表達了一種反諷的情感,他認為即使生活條件有限,也不會因為物質的匱乏而感到不滿和困惑。
然后,詩人羨慕著沈牛,沈牛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別號。浮鼻是指杜牧鼻子高挺的形象。詩人羨慕杜牧的才華和名望,他用沈牛浮鼻的形象暗示出對杜牧的欽佩和向往。
最后,詩人提到綠桑樹下的陰涼。綠桑陰意味著夏天的涼爽和清涼,但詩人卻沒有趁著這個涼爽的機會去享受,這表達了他的淡泊情懷和對名利的超脫。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對作者生活環境和心境的描繪,表達了一種隨遇而安、淡泊名利的態度。詩人并不追求物質的享受和名聲的追逐,而是以一種平和的心態面對生活,欣賞自然的美好。這種心境在宋代文人的審美觀中是比較常見的,也反映了當時社會風氣的一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