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安仁至豫章途中雜興十九首 / 作者:趙蕃 |
小立溪頭喚野航,雨余林木倍森涼。
少焉步到臨流寺,鸛鶴飛鳴滿夕陽。
|
|
自安仁至豫章途中雜興十九首解釋: 《自安仁至豫章途中雜興十九首》是宋代詩人趙蕃創作的一組詩歌作品。以下是這組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小立溪頭喚野航,
雨余林木倍森涼。
少焉步到臨流寺,
鸛鶴飛鳴滿夕陽。
詩意:
這組詩詞描繪了趙蕃在自安仁至豫章途中的旅途經歷和所感所想。在這其中,他在溪頭呼喚船家,漸漸地雨過天晴,林木被雨水浸潤后更顯得清涼。當他稍作停留,來到臨流寺時,一對鸛鶴在夕陽中飛翔鳴叫。
賞析:
這組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見所感。首兩句"小立溪頭喚野航,雨余林木倍森涼"通過描繪雨后的清涼氣息,展示了大自然給予旅人的寧靜和舒適感。詩中的"小立溪頭"暗示著作者在旅途中的短暫停留,這里的"小立"表達了一種輕盈的感覺,給人以流連忘返之感。
第三、四句"少焉步到臨流寺,鸛鶴飛鳴滿夕陽"則將詩意轉移到了臨流寺。這里的"少焉"表明作者停留的時間并不長,他在臨流寺似乎只是路過而已。但即便如此,他依然能夠感受到臨流寺的美景。詩中的鸛鶴在夕陽中飛翔鳴叫,形成了一幅靜謐而壯美的畫面。鸛鶴作為象征祥瑞的鳥類,飛翔在夕陽下,更顯得莊重和神秘。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簡潔的描寫和細膩的感受,展示了詩人在旅途中的心境和對自然的敏感。趙蕃巧妙地運用了視覺和聽覺形象,使讀者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旅途中的美景和寧靜。這組詩詞通過簡短的篇幅傳遞出作者在行程中的感受,給人一種恬靜和舒適的感覺,展現了宋代文人旅途中的閑適心情和對自然景色的贊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