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安仁至豫章途中雜興十九首 / 作者:趙蕃 |
平生食肉吾無相,雨甲煙苗足慰貧。
幾日山行更無此,況堪拈米惡于塵。
|
|
自安仁至豫章途中雜興十九首解釋: 《自安仁至豫章途中雜興十九首》是宋代趙蕃所作的一組詩詞。以下是對該組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自安仁至豫章途中雜興十九首》
平生食肉吾無相,
雨甲煙苗足慰貧。
幾日山行更無此,
況堪拈米惡于塵。
詩意:
這組詩詞以趙蕃在自己從安仁到豫章的旅途中的所見所感為主題。詩人首先表達了自己平日里不食肉食的習慣,并感慨于生活中沒有肉食的經歷。接著,詩人描繪了雨水豐沛,農田里的煙苗蔥蘢,給貧窮的人們帶來了慰藉。然而,在山行的日子里,再也沒有這樣的美景出現了,更不用說享用美食。更進一步,詩人認為,即便摘取些許谷米,也會沾染塵埃,因而不愿意去動手。
賞析:
這組詩詞以樸素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思考。通過描述自己不食肉食的生活習慣,詩人表達了對物質享受的淡泊態度。在描繪雨水滋潤農田、煙苗蔥蘢的同時,詩人也展示了對農民和貧窮人們的關懷和同情。然而,在山行的過程中,這種美景逐漸消失,詩人對此感到遺憾。最后,詩人通過不愿去動手拈米,表達了對塵世浮躁和物質欲望的拒絕。
這組詩詞以簡練、樸素的語言展現了詩人對物質享受的淡泊態度和對貧困的關懷。同時,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對自身行為的思考,詩人傳遞了對生活的反思和對內心寧靜的追求。這種淡泊、關懷和追求內心寧靜的情感在宋代文學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凸顯了當時文人士大夫的思想和審美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