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桃川至辰州絕句四十有二 / 作者:趙蕃 |
脫粟粗供朝暮餐,也求魚菜強充盤。
魚今絕市菜無有,欲問居人啖馬蘭。
|
|
自桃川至辰州絕句四十有二解釋: 《自桃川至辰州絕句四十有二》是宋代趙蕃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從桃川到辰州,我擺脫了靠粗糧為生,只供應早晚的餐食。
如今,我追求魚和蔬菜,以增強餐桌的豐盈。
然而,魚已經絕跡市場,菜也無處可尋。
我想問問住在這里的人,是否嘗過馬蘭的滋味。
詩意和賞析:
《自桃川至辰州絕句四十有二》描繪了一個貧困的生活環境和對食物的渴望。詩中的自桃川至辰州,可以理解為作者的旅行過程,桃川和辰州分別代表著不同的地方。作者原本只能依靠粗糧維持生活,但他希望能夠享受更豐盛的餐食,因此追求魚和蔬菜來增添餐桌的豐盈。然而,作者所期待的魚和菜卻無法得到滿足,魚已經絕跡市場,菜也無處可尋。最后兩句中,作者想向當地居民了解是否有機會品嘗到馬蘭這種食物。
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對生活中物質條件的渴望和對美食的向往,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社會貧富差距的存在。詩中所描繪的景象與人物形象的鮮明對比,凸顯了作者的心境和對生活的思考。通過對食物的描繪和期望,詩人間接地表達了對更好生活的渴望,同時也反映了社會的不公和貧困階層的處境。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明了的語言,以質樸的形象展現了作者內心的愿望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它在略帶悲涼的情感中,折射出了社會現實的殘酷,呼喚人們關注貧困的存在,并對社會不平等進行反思。同時,它也展現了作者對美食的敏感和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傳達了對滿足基本需求以及對物質和精神享受的追求的渴望。
這首詩詞在表達思想情感的同時,也展示了宋代社會的一面,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態和對生活的期待。它以簡潔的語言和形象,讓讀者在品味詩意之余,也能對那個時代的社會背景和人們的生活感受有所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