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呈潘潭州十首 / 作者:趙蕃 |
臂膝真成具老形,每逢趨走嘆伶仃。
故園松菊幸亡恙,何日扶藜得屢經。
|
|
呈潘潭州十首解釋: 《呈潘潭州十首》是宋代趙蕃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自己年老體衰的感慨,同時也表達了對故園的思念和對未來的期許。
譯文:
臂膝真成具老形,
每逢趨走嘆伶仃。
故園松菊幸亡恙,
何日扶藜得屢經。
詩意及賞析:
這首詩以自然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自己年老體衰的感嘆。詩的開頭,作者用"臂膝真成具老形"來形容自己的衰老,臂膝是人體肢體的代表,真成具老形則意味著作者已經步入老年,身體開始衰弱。接下來的"每逢趨走嘆伶仃"表達了作者在行走時的無奈和疲憊之感,伶仃意味著孤單和無助。
詩的后半部分,作者回憶起故園的景物,"故園松菊幸亡恙"描繪了故園的景象,松和菊是秋天的代表植物,松樹象征堅韌,菊花象征堅強和忍耐。然而,故園的松菊幸免于疾病和災難,使得作者感到慶幸。最后兩句"何日扶藜得屢經"表達了作者對重回故園的期望,扶藜是行走時的輔助工具,屢經則表示多次往返。作者渴望回到故園,與親人朋友相聚,享受平靜的生活。
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對衰老和身體不適的感嘆,同時也顯露出對家園的思念和對未來的期待。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困境的堅強面對。這首詩在簡潔明快的語言中流露出深深的情感,讓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內心的波動和對人生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