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望谼亭 / 作者:蘇軾 |
河漲西來失舊谼,孤城渾在水光中。
忽然歸壑無尋處,千里禾麻一半空。
|
|
登望谼亭解釋:
《登望谼亭》是蘇軾所寫的一首詩詞,描繪了河水泛濫、城市孤立的景象。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河漲西來失舊谼,
孤城渾在水光中。
忽然歸壑無尋處,
千里禾麻一半空。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河水暴漲的景象,導致城市變得與世隔絕。河水的泛濫使得原本繁華的城市消失在一片水光之中。在這突如其來的洪水中,原本的山谷與河流也無法辨認,仿佛消失無蹤。整個景象中,大片的農田也被水淹沒,只留下一半的禾麻,另一半則空空蕩蕩。
賞析:
這首詩以蘇軾獨特的筆觸描繪了洪水席卷而來的景象,通過形象的描述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災害的觸動和對人類社會脆弱性的思考。詩中的"河漲西來失舊谼"一句,以洪水泛濫破壞了城市的景象,表達了蘇軾對自然力量的敬畏和人類在面對自然災害時的無力感。"孤城渾在水光中"一句,形象地描繪了整個城市被水所包圍,失去了往日的繁華和熱鬧,體現了人類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無助。
而"忽然歸壑無尋處,千里禾麻一半空"一句,則通過描繪山谷與河流的消失和農田被水淹沒的景象,傳達了詩人對人類生活的隱喻和思考。山谷與河流的消失,暗示了人類生活的基石和根基已經被自然力量所改變,而農田被水淹沒的景象,則表達了人類社會的豐盛與匱乏并存的現實。整首詩通過對洪水的描寫,以及洪水帶來的社會變遷,展示了作者對人類社會的思考與關懷。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凝練的語言和形象的描寫,通過自然景觀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災害和社會變遷的思考,展示了蘇軾獨特的詩人才華和對人類命運的關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