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后 / 作者:趙蕃 |
前朝呼蜥蜴,今雨跳蝦蟇。
聽罷僧鐘擊,停聞廟鼓撾。
長饑逭游子,樂歲慰田家。
未得江東信,頻看天外鴉。
|
|
雨后解釋: 《雨后》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趙蕃。詩中通過描繪雨后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逃離戰亂的游子們的關切,以及對農田的豐收和家庭的安寧的喜悅之情。
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前朝呼蜥蜴,
今雨跳蝦蟇。
聽罷僧鐘擊,
停聞廟鼓撾。
長饑逭游子,
樂歲慰田家。
未得江東信,
頻看天外鴉。
這首詩詞的詩意表達了作者對戰亂時期逃離家園的游子的思念和關切之情。詩的開頭描述了前朝的戰亂,以呼喚蜥蜴的方式,象征著混亂的局勢。然而,隨著雨后的到來,蝦蟇躍出水面,象征著逃離戰亂的游子們重新回到家園,帶來了喜悅和希望。
接著,詩中出現了僧鐘的聲音,表示寧靜和莊嚴的寺廟環境,以及廟鼓的敲擊聲,表達了平安和祥和的氛圍。這些聲音使得詩人的心情得到平靜,停止了對戰亂的擔憂。
詩的下半部分描繪了饑餓的逃離家園的游子們的艱難境遇。然而,隨著豐收的到來,他們能夠享受到豐盛的年景,安撫了他們在異鄉的思鄉之情,回歸田園家園的喜悅。
然而,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未能得到江東(指東南地區)的消息,頻繁地注視天空中飛翔的烏鴉,可能寓意著詩人對家鄉的思念和渴望,以及對未來的期待。
通過描繪雨后的景象和游子們的心境,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逃離戰亂的游子們的關懷和思念,同時也表達了對家園的熱愛和對未來的希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