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林運使三首 / 作者:趙蕃 |
番愚城下牂牁水,亦復分流過此州。
使節長瞻萬里外,尺書忽到五溪頭。
酸寒應念卑堪說,奇勝聊云舊所游。
嶺海滯公猶未召,蠻荒著我更何尤。
|
|
寄林運使三首解釋: 《寄林運使三首》是宋代趙蕃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番愚城下的牂牁水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遠方使節的思念和對舊地的懷念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番愚城下牂牁水,
亦復分流過此州。
使節長瞻萬里外,
尺書忽到五溪頭。
酸寒應念卑堪說,
奇勝聊云舊所游。
嶺海滯公猶未召,
蠻荒著我更何尤。
這首詩詞的詩意表達了作者對遠方使節的思念之情。牂牁水在番愚城下流淌,也曾經分流經過這個地方。遠方的使節長時間地凝視著遙遠的萬里,然而突然間一封短信卻來到了五溪的源頭。作者感到酸楚和寒冷,他想象著使節會不會也念念不忘自己這個卑微的人,盡管他們曾一同去過奇異而美麗的地方。但是,現在作者卻滯留在嶺海之間,使節卻依然沒有召喚他,作者在蠻荒之地孤獨地思念。
這首詩詞的賞析展現了作者對遠方友人的思念之情。詩中的番愚城下的牂牁水和五溪頭等地名,不僅具有地理的指代意義,更凸顯了作者對舊地的眷戀和對遠方友人的思念。通過描述遠方使節長時間凝視萬里的情景,以及尺書忽然抵達的情節,增強了對友人的思念之情的表達。作者以酸寒來形容自己的心情,表達了他此刻的孤獨和不安。他回憶起過去與友人一同游歷奇勝之地的時光,對這些美景和回憶的懷念之情涌上心頭。然而,作者卻仍然滯留在嶺海之間,遠方的使節也沒有召喚他。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的不滿和自怨自艾之情,他感嘆自己被困于蠻荒之地,與遠方友人的距離更加遙遠,心中的苦悶愈加深重。
整首詩詞通過對地名的運用、對情節的描述和情感的渲染,展示了作者內心深處對遠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對舊地的眷戀之情,表達了一種孤獨和無奈的心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