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諸公皆和詩再用韻并屬湛挺之七首 / 作者:趙蕃 |
投老知何地,此生休問天。
未須悲坎軻,聊復寄蹁躚。
但覺官如縛,渾忘詩似禪。
不堪兒子誦,敢望故人傳。
|
|
諸公皆和詩再用韻并屬湛挺之七首解釋: 《諸公皆和詩再用韻并屬湛挺之七首》是宋代趙蕃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諸位先生都和詩再用韻,都屬于湛挺的七首詩。
投老知何地,此生休問天。
未須悲坎軻,聊復寄蹁躚。
但覺官如縛,渾忘詩似禪。
不堪兒子誦,敢望故人傳。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自己的詩作和文學事業的不確定和迷茫之情。詩人投老(指投向老去)后不知道將會在何處度過余生,表示對未來的追問已經沒有意義。他并不需要悲傷于坎軻(坎軻,又稱子胥,是春秋時期楚國名將,因事遭到楚莊王的冷遇而自殺),只想寄托自己的閑逸之情。詩人感到官位如同束縛,使他漸漸忘卻了詩作,而詩作本應是一種超脫塵俗的禪境。他覺得自己所寫的詩詞已經不堪兒子誦讀,更不敢奢望能夠被故人傳頌下去。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展示了詩人內心的苦悶和迷茫。詩人投老意味著他已經年老,對未來充滿了疑問,不再寄望于問天或追問命運。他對坎軻的提及表達了對過去英雄的敬仰,同時也暗示出自己的無奈和無法超越歷史的局限。詩人將官位與束縛聯系在一起,認為官位給他帶來了限制和束縛,使他漸漸遺忘了寫詩的本心。他將詩作比作禪境,暗示出詩歌創作的超脫和自由。最后,詩人謙虛地表示自己的作品已經不堪兒子誦讀,更不敢期望被后人傳頌,表達了他對自己作品的質疑和不安。
這首詩詞通過簡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自己文學事業的迷茫和質疑,同時也反映了他對過去英雄的敬仰與無奈。詩人以個人的經歷和感受,觸及到了更廣泛的人生和創作的主題,傳達出一種對于時光流轉和個人命運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