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行見月作 / 作者:趙蕃 |
有風(fēng)肅然,落于樹巔。
使我沈痾,不藥而痊。
|
|
山行見月作解釋: 詩詞:《山行見月作》
朝代:宋代
作者:趙蕃
中文譯文:
山行之際,我見到了皎潔的月亮,
它高懸于樹梢之上。
這景象使我內(nèi)心深感肅穆,
使我病痛沉重的心靈得以痊愈,而無需藥物。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趙蕃的作品,通過描繪山行中的一次偶遇,表達了作者在自然景色的熏陶下得到心靈凈化與病愈的感受。
詩人走在山間,突然看到了高高懸掛在樹梢上的明亮月光。這一景象給詩人帶來了深深的震撼,使他的內(nèi)心感到肅穆莊嚴。月光的皎潔與高懸于樹巔的位置,給人一種超越塵世的感覺,同時也暗示了詩人的內(nèi)心境界高遠。
詩中提到詩人身患沈痾,即沉重的疾病,但這次與月亮的相遇卻使他不需要藥物就得到了痊愈。這里的痊愈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康復(fù),更多的是指心靈上的凈化與安撫。月亮作為古代文人墨客心靈的寄托,被趙蕃用來象征它的療愈之力。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在山行中所獲得的心靈愉悅和病愈的感受。通過自然景色的描繪,詩人抒發(fā)了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并表達了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向往。詩中的山行和月亮成為引發(fā)詩人思考和感悟的觸發(fā)點,使他的內(nèi)心得以凈化和療愈。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色和人情感的交融,展現(xiàn)了趙蕃深邃的思想和對生命意義的思考。同時,詩中簡潔的語言和意象給人以清新、靜謐的感受,使讀者也能夠從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心靈的撫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