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陶還舊居 / 作者:蘇軾 |
痿人常念起,夫我豈忘歸。
不敢夢故山,恐興墳墓悲。
生世本暫寓,此身念念非。
鵝城亦何有,偶拾鶴毳遺。
窮魚守故沼,聚沫猶相依。
大兒當門戶,時節供丁推。
夢與鄰翁言,憫默憐我衰。
往來付造物,未用相招麾。
|
|
和陶還舊居解釋:
詩詞:《和陶還舊居》
痿人常念起,夫我豈忘歸。
不敢夢故山,恐興墳墓悲。
生世本暫寓,此身念念非。
鵝城亦何有,偶拾鶴毳遺。
窮魚守故沼,聚沫猶相依。
大兒當門戶,時節供丁推。
夢與鄰翁言,憫默憐我衰。
往來付造物,未用相招麾。
中文譯文:
痿弱的人常常想起,夫君,我怎能忘記歸鄉。
不敢夢見故鄉的山,恐怕會勾起對墳墓的悲傷。
生命本來是暫時的寄居,而我對此身的思念卻無休止。
鵝城又有何人?偶爾拾到的是一只遺落的鶴毛。
貧窮的魚守著故沼,聚集的浮沫還相互依附。
大兒成為門戶,時節里供養著家中的人。
夢中與鄰翁交談,默默地憐憫我這個衰老之人。
往來只能任憑造物主安排,尚未被召喚。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作品,表達了對歸鄉的思念和對人生境遇的感慨。
詩人首先自稱為痿弱之人,表示自己經常想起歸鄉的愿望,對于返鄉的渴望和對家鄉的思念之情。然而,他卻不敢在夢中幻想故山,因為怕這樣會勾起對已故親人的悲傷,對墳墓的悼念。
接著,詩人表達了對人生短暫和對現世境遇的念念不忘。他認為生命只是一段暫時的居所,而他對自己的身世和生活狀態的思考卻無休止。這種思緒讓他對人世間的一切產生了疑問和感慨。
詩中提到的"鵝城"指的是臨安,是當時的宋朝都城,詩人用這個詞來表示人世間的繁華喧囂,暗示自己對塵世的疏離和超然。而"鶴毛"則象征著高潔和超脫,詩人在平凡中偶然拾到的鶴毛,使他對現實生活中的瑣碎和困頓產生了思考。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守舊和傳統價值觀在他生活中的存在。他以"窮魚守故沼"來形容自己守著狹小的圈子,被困在舊有的生活中,而"聚沫猶相依"則表達了對于一些微不足道的東西的依賴和慰藉。
詩的最后幾句表達了對于年長的大兒子的期望和對自身衰老的反思。詩人希望大兒子能夠成為家庭的頂梁柱,供養家中其他的人。他在夢中與鄰居交談,默默地感慨自己的衰老和衰退。最后兩句表示他對于命運的順從和對未來的期待,相信一切都將隨著造物主的安排而發生,但目前尚未被召喚。
整首詩以自我抒發和思考為主,既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和對人生的思考,也反映了詩人對現實生活的疏離和對命運的順從。通過對細微之處的描摹,展示了詩人對于人生的感悟和對于宿命的思索。整體上,這首詩詞充滿了憂傷和離愁,同時又透露出對自我價值和人生意義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