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月二十九日雪三首 / 作者:趙蕃 |
犬吠非因盜,雞鳴已后晨。
穿窗殘月在,布地落花勻。
我亦驚霜鬢,誰能念曲身。
久晴常畏病,逢雪更憂貧。
|
|
十二月二十九日雪三首解釋: 《十二月二十九日雪三首》是宋代趙蕃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犬吠非因盜,雞鳴已后晨。
穿窗殘月在,布地落花勻。
我亦驚霜鬢,誰能念曲身。
久晴常畏病,逢雪更憂貧。
譯文:
犬吠聲并非因為有盜賊,雞鳴聲已經過了黎明。
透過窗戶,殘月依舊掛在天空中,白花紛紛地落在布地上。
我也感到驚訝自己的白發如霜,有誰能體察到我內心的痛苦。
長時間的晴天常常讓我擔心生病,遇到雪天更加憂慮貧困的境況。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十二月二十九日下雪的景象,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感受和思考。
首先,詩中提到犬吠聲和雞鳴聲,暗示著時間的流轉。犬吠聲意味著夜晚的尾聲,而雞鳴聲則代表著黎明的開始。這樣的描寫展示了時間的過渡,使得讀者能夠感受到一天的開始即將到來。
其次,作者通過窗戶看到殘月掛在天空中,白花紛紛落在布地上。這里的殘月和白花都是雪的象征,窗戶的透視增加了詩意的層次感。這種景象營造了冬日里的靜謐和寒冷,同時也給人以凄美之感。
接著,作者表達了自己的心情。他感到驚訝自己的白發如同霜雪一般,暗示著歲月的流轉和自己的衰老。他希望有人能夠關注他內心的痛苦和迷茫,體察他的處境。
最后,作者談及長時間的晴天常常讓他擔心生病,而遇到雪天更加憂慮自己貧困的狀況。這里的晴天和雪天形成對比,晴天使得他更加擔心自己的身體健康,而雪天則讓他更加擔憂貧困的困境。這反映了作者對生活的焦慮和無奈,同時也傳遞了對貧困人群的關懷和同情。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雪天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自身境況和生活的思考和感受,以及對貧困人群的關懷。同時,通過對時間、自然景象和個人情感的交織描繪,展現了冬日的寒冷和凄美,給人以深思和共鳴之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