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元衡借廬山記偶成三首 / 作者:趙蕃 |
山南山北富深幽,羽服方袍占上頭。
吾道才余白鹿洞,寂寥幾載有新修。
|
|
從元衡借廬山記偶成三首解釋: 《從元衡借廬山記偶成三首》是宋代趙蕃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山南山北富深幽,
羽服方袍占上頭。
吾道才余白鹿洞,
寂寥幾載有新修。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廬山的借景抒懷。山南和山北都是富有深邃幽靜之美的地方,作者身著華麗的衣袍站在山巔,展望遠方。他感慨自己的學問和境地如此微不足道,只能在廬山的白鹿洞里默默修行。盡管生活孤寂,但經歷了幾番修煉之后,他已經獲得了新的提升。
賞析:
這首詩通過廬山的景色和作者自身的心境,表達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對修行的追求。山南山北的壯麗景色給人一種深邃幽靜的感覺,與作者的羽服方袍形成鮮明的對比,凸顯了他的卑微和渺小。白鹿洞作為修行的地方,象征著清凈和寧靜。作者把自己的道路比作白鹿洞,暗示自己的修行之路也是孤獨而寂寥的。然而,經過幾番修煉,作者在寂寥中獲得了新的修煉成果,這表達了對修行的堅持和希望。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示了作者的思想和感情。通過山川的對比、自然景色的描繪以及修行地的象征,詩歌展現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與自身的奮斗。這種溫婉淡雅的表達方式,使得讀者可以在閱讀中感受到作者內心的靜謐與追求,同時也引發了對于人生與修行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