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曾運使 / 作者:趙蕃 |
知名必曹劉,乃可暗中索。
無聞若我遭,過眼誰復憶。
如何十年后,姓名猶見識。
當時所陳詩,亦復能道說。
豈我能致然,先生自為德。
維時歲云莫,歸路千山隔。
見公不三四,身已限南北。
迨茲去無由,乃悔來卒迫。
況今落蠻夷,公且天咫尺。
猶擬信州船,看竹茶山宅。
|
|
寄曾運使解釋: 《寄曾運使》是宋代趙蕃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知名必曹劉,乃可暗中索。
無聞若我遭,過眼誰復憶。
如何十年后,姓名猶見識。
當時所陳詩,亦復能道說。
豈我能致然,先生自為德。
維時歲云莫,歸路千山隔。
見公不三四,身已限南北。
迨茲去無由,乃悔來卒迫。
況今落蠻夷,公且天咫尺。
猶擬信州船,看竹茶山宅。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趙蕃給曾運使的一封寄語之作。詩中表達了作者對曾運使的思念和遺憾之情,展現了友情的珍貴和追憶的情感。
詩的開頭,作者表達了對曾運使的認可,認為知名的人必然會有曹劉這樣的知己,暗示著曾運使也是值得信賴和依靠的朋友。
接下來的幾句,作者表達了自己在曾運使離去后的感受。作者認為自己無名無聲,就像曾運使離去后很快被人遺忘,過去的點滴很少有人會記起。
然而,作者在詩中表示,十年過去了,曾運使的名字仍然為人所知。這里表達了作者對曾運使的敬佩和對友誼的記憶。
接下來的幾句,作者提到了曾運使當時所寫的詩,認為曾運使的詩才仍然可以被贊嘆和傳頌。作者謙虛地說,自己并不具備曾運使的才華,曾運使是真正的德才兼備之士。
詩的后半部分,作者表達了對曾運使的思念和離別之痛。作者說時光荏苒,回到故鄉的路途卻被千山所隔,不能輕易相見。作者感嘆自己已經很久沒有見到曾運使,身體已經受到南北之別的限制。
在無法再見到曾運使之時,作者后悔自己沒有早早離去,錯過了與曾運使的再次相聚的機會。尤其是在如今的異地,作者感嘆曾運使與自己之間的距離如此之近,卻又無法相見。
最后幾句,作者提到了自己打算乘坐信州的船只,去看望曾運使的山宅,與他共賞竹林和品茶。這表達了作者對曾運使的深厚情誼和對友誼的渴望,希望能夠再次與曾運使相聚。
整首詩詞通過溫情的語言和真摯的情感,表達了作者對曾運使的思念之情以及對友誼的珍視。同時,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子之間的交往方式和情感表達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