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贈張次律司理三首 / 作者:趙蕃 |
長沙今十日,曾未及湘山。
舊疾痁頻作,方爐火自跧。
風高知木脫,雨細念梅斑。
飄泊方茲始,林園未遽還。
|
|
贈張次律司理三首解釋: 《贈張次律司理三首》是宋代詩人趙蕃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長沙的所見所感。
詩詞的中文譯文:
長沙今十日,
曾未及湘山。
舊疾痁頻作,
方爐火自跧。
風高知木脫,
雨細念梅斑。
飄泊方茲始,
林園未遽還。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長沙為背景,描繪了作者在這里的所見所感。詩的開篇表達了作者在長沙已經十天了,卻未曾登上湘山的遺憾之情。這里的湘山指的是長沙城中的名山。
接下來,詩人提到自己的舊疾復發,痛苦不堪。"痁"是指瘡癤,"頻作"表示病痛頻繁發作。方爐火自跧"方爐"指的是爐火,"跧"是指燃燒的聲音。這里描繪了病中的作者,身陷疾苦之中,爐火的聲音也成為了他孤獨的伴隨。
詩的下半部分,通過描寫自然景觀來表達作者內心的情感。"風高知木脫"表明風勢很大,知道樹木會脫落,意味著秋天已經深入。"雨細念梅斑"則表現了雨細蒙蒙,作者思念梅花的情感。這里的梅斑指梅花的斑點,暗示著梅花的美麗和純潔。
最后兩句"飄泊方茲始,林園未遽還"表達了作者在長沙的漂泊之情和對家園的思念。"飄泊"意味著作者的流離失所,"方茲始"表示剛剛開始,"林園未遽還"則表明作者尚未急于回歸自己的林園,還在思考歸宿的問題。
整首詩以長沙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表達內心情感,展示了作者在長沙的孤獨和思鄉之情。同時,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通過對疾病和自然景觀的描寫,凸顯了作者內心的憂愁和無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