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周文顯二首 / 作者:趙蕃 |
白雪郢中少,青蠅楚國多。
知音自古爾,讒口奈渠何。
皎皎寧遭污,冥冥豈畏羅。
秋風下庭葉,乃見貫時柯。
|
|
寄周文顯二首解釋: 《寄周文顯二首》是宋代詩人趙蕃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白雪郢中少,青蠅楚國多。
知音自古爾,讒口奈渠何。
皎皎寧遭污,冥冥豈畏羅。
秋風下庭葉,乃見貫時柯。
詩意:
這首詩詞以雪、蠅、知音、讒言、清白和秋風等意象描繪了作者對周文顯的思念和對人際關系中的困境的反思。詩人通過具象的描寫,表達了自己的情感和對人世間繁雜紛擾的感慨。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思考。首句以"白雪"和"青蠅"作為對比,暗示了郢中(即楚國)少有潔白之地,而蠅蟲多存在于楚地。這種對比折射出作者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和對清白之人的渴望。
第二句中的"知音"一詞表達了作者對知己的渴望和尊敬,同時也暗示了在現實生活中真正的知己難尋。"讒口奈渠何"的意思是無論怎樣,讒言的惡口又能對他做些什么呢?這表達了作者對誹謗和流言蜚語的不屑和無奈。
第三句中的"皎皎寧遭污,冥冥豈畏羅"通過對自身清白的堅守表達了詩人的無畏和堅定。即使身處污濁之地,作者仍然保持純潔的心靈,不為讒言所動。
最后兩句以"秋風下庭葉"的景象作為結尾,表現了時光的流轉和萬物的更替。"貫時柯"象征著一種永恒的價值和品質。通過這樣的描寫,詩人暗示了雖然人事無常,但真正的價值和美德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
整首詩詞通過簡潔而意味深長的表達,傳達了詩人對純潔和真實的追求,對人際關系和社會現實的思考,以及對時間流轉的感慨。它展示了宋代詩人對人性和社會的深刻洞察力,同時也表達了一種對高尚品德和真理的崇高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