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戲作梅花六言未就而得蘭一盆并頌之三首 / 作者:趙蕃 |
死欲千秋萬歲,生須四海九州。
人里封胡羯末,詩中沈謝曹劉。
|
|
戲作梅花六言未就而得蘭一盆并頌之三首解釋: 《戲作梅花六言未就而得蘭一盆并頌之三首》是宋代趙蕃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未能完成梅花的六言絕句,
卻得到了一盆美麗的蘭花,
為此我寫下了三首頌詩。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生死、人事和詩文的思考和感慨。作者認為死亡渴望長久存在,而生命則應該擴展到四海九州,即無限延伸和廣泛影響。然而,在人世間,封建和野蠻的胡人和羯人占據了主導地位,而真正有才華的人卻被邊緣化。在詩歌中,作者沉默了,謝絕了,曹操和劉備等文學巨匠的名字。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生死、人事和文學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和對個人命運的思考。作者使用了梅花和蘭花作為象征,梅花象征著堅強和清高,而蘭花象征著高雅和品質。作者把未完成的梅花對比為未實現的理想和抱負,而得到的蘭花則象征著一種無意中獲得的美好。這種對比和轉折,反映了人生的不完美和不可預測性。
詩中提到的胡羯和沈謝曹劉,暗示了社會上不公正和文人被邊緣化的現象。胡羯和羯人是指北方游牧民族和南方土著民族,代表了封建和野蠻的勢力。而沈謝、曹操和劉備等名字則代表了文學和歷史上的杰出人物,暗示了真正有才華的人被遺忘和排斥。
總體而言,這首詩通過對生死、人事和文學的思考,以及對社會現實的批判,表達了作者對理想和命運的思索和不滿。通過梅花和蘭花的對比,以及人物的象征,詩中展現了對人生的思考和對社會現象的關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