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呈王侍郎昆仲二首 / 作者:趙蕃 |
往未瞻烏府,先曾涉杏壇。
予詩厪和答,貽教異暄寒。
名位元相絕,知聞共駭觀。
干霄峙松柏,流水會波瀾。
應念登門舊,幾嗟行路難。
蒸湘方渺渺,淮楚忘曼曼。
既見得良慰,語離還浩嘆。
深思盡心曲,直覺欠豪端。
|
|
呈王侍郎昆仲二首解釋: 《呈王侍郎昆仲二首》是宋代趙蕃創作的詩詞。這首詩描述了作者對王侍郎昆仲的敬仰和思念之情。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曾經來到烏府的未曾瞻望過,曾先涉足杏壇。
我寫了這首詩并和你答和,傳達了我內心對你的思念和溫暖。
你的名位超然絕倫,你的知識和才華令人驚嘆。
你如松柏一般聳立在天空之巔,你的聲望如波浪般洶涌澎湃。
我應該記得你曾經光臨過我的門前,我為你行路的艱難而感慨。
湘江的水在遠方渺渺,淮楚的景物已經模糊。
我已經得到了你的慰藉,但我的言辭離別卻充滿了沉重的嘆息。
我深思熟慮,盡情流露我的心曲,但我感覺還有一些豪情壯志的不足。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一種深情的語氣表達了作者對王侍郎昆仲的敬仰和思念之情。詩中描繪了作者曾經到過烏府,也曾在杏壇上留下過足跡。作者寫下這首詩并回答王侍郎的詩,表達了自己內心對他的思念和溫暖之情。
在詩中,作者贊美了王侍郎昆仲的杰出才華和卓越地位,他們的名位超然絕倫,知識和才華令人驚嘆。作者用"干霄峙松柏"的比喻形容王侍郎昆仲聳立在天空之巔,象征著他們的崇高和不可動搖的地位。而"流水會波瀾"的描寫則體現了王侍郎昆仲的聲望如波浪般洶涌澎湃。
詩的后半部分,作者表達了自己對王侍郎昆仲的懷念和思念之情。他希望王侍郎能記得曾經光臨過他的門前,感嘆行路的艱難。同時,作者以"蒸湘方渺渺,淮楚忘曼曼"的描寫,表達了他對湘江和淮楚的景物模糊不清的感覺,暗示了時間的流轉和離別的悲傷。
最后,作者深思熟慮,盡情流露自己的心曲,但他感覺自己的言辭離別還缺少了一些豪情壯志的表達。這里表達了作者對自己表達的不滿足,想要更加豪放和慷慨地表達自己的情感。
整首詩以深情的語氣,通過對王侍郎昆仲的贊美和思念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他們的敬慕和懷念之情,同時也展現了作者對自己表達的追求和不滿足。這首詩通過對情感的抒發和對美好品質的贊美,展現了宋代士人的情感世界和追求精神境界的內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