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斯遠二十七日道中見懷二首 / 作者:趙蕃 |
我姿甚不敏,與俗仍倍殊。
難貪太常酒,顧歸陶令廬。
山中亦何有,寂寞誰與娛。
晤言闊無友,展卷聊得書。
人生七十稀,我今半已余。
百里九十戒,躊躇重躊躇。
|
|
次韻斯遠二十七日道中見懷二首解釋: 《次韻斯遠二十七日道中見懷二首》是宋代趙蕃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姿甚不敏,
與俗仍倍殊。
難貪太常酒,
顧歸陶令廬。
山中亦何有,
寂寞誰與娛。
晤言闊無友,
展卷聊得書。
人生七十稀,
我今半已余。
百里九十戒,
躊躇重躊躇。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趙蕃的思考和感慨。他自稱不聰明,與世俗的人相差甚遠。他難以追求名利,更愿意回到自己的茅屋中過簡樸的生活。即使在山中,他也感到孤獨,無人與他分享快樂。在沒有朋友的陪伴下,他只能通過閱讀書籍來消磨時光。他已經過了人生的一半,覺得世間真正有趣的事情很少。他意識到時間的流逝,感到自己的遲疑和猶豫。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內心的獨立和深思。作者自稱姿態(tài)不敏,與俗世格格不入,表達了對于世俗追求的拒絕和對清貧簡樸生活的向往。他將自己的歸宿設想在陶令廬,這是一個象征著寧靜和自由的地方。山中的寂寞孤獨成為他無法回避的現(xiàn)實,他找不到與之分享的知己。而書籍成為他的精神寄托和娛樂,他通過閱讀來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他意識到時間的流逝,白駒過隙,人生已經過去了一半,而他仍然猶豫不決,遲疑不前。整首詩詞以自我反思和對生活的思考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對于人生意義的追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