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歸途馬上二首 / 作者:趙蕃 |
赤時江南少,黃花秋后開。
禾場皆槀秸,茅屋半蒿萊。
負日兒童樂,背人鷗鳥猜。
歸心已飄忽,鞭影顧裴徊。
|
|
歸途馬上二首解釋: 《歸途馬上二首》是宋代詩人趙蕃的作品。這首詩描述了一個人歸途中的情景和心境。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歸途馬上二首
赤時江南少,黃花秋后開。
禾場皆槀秸,茅屋半蒿萊。
負日兒童樂,背人鷗鳥猜。
歸心已飄忽,鞭影顧裴徊。
中文譯文:
紅日西斜時,江南的少年已經稀少。
黃花開放在秋天的尾巴后。
田間的禾場滿是干秸,
茅屋里草堆半高半低。
背著太陽,孩童們歡樂游戲,
背對著人們,彼此猜測飛鷗與鳥。
回歸的心早已漂忽不定,
馬鞭的影子轉過頭去,猶豫不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歸途中的景色和表達歸心的憂慮,展現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思緒。詩中使用了一系列意象和隱喻來傳達作者的情感。
詩的開頭表現了時節的變遷,紅日西斜,江南的年輕人已經漸漸減少,黃花在秋天末尾開放,暗示著時光的流轉和人事的更迭。
接著描繪了歸途中的景色:禾場上堆滿了已經干燥的秸稈,茅屋里的草堆也高低不平。這些景象透露著農田的豐收和人們的勤勞,同時也展現了歲月的痕跡,給人一種樸素而真實的感覺。
詩的后半部分描寫了孩童們負日玩耍的場景,他們背對著人們,猜測飛鳥和鷗鳥。這里通過孩童的游戲和對飛鳥的猜測,暗示了人們心中的希望和對未來的向往。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彷徨和憂慮,歸心已飄忽不定,馬鞭的影子顧盼著裴回。這里的歸心可以理解為對歸途的期盼和對家園的思念,而馬鞭的影子則象征著詩人在馬上行進的身影,顧盼裴回則表達了他內心的猶豫和遲疑。
整首詩通過對歸途中的景色和情感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內心的紛亂和對歸途的思考。它以樸實的語言和生動的意象表達了詩人對家園的思念、對未來的期待以及對歸途的猶豫和不安。這首詩既展現了宋代農村生活的面貌,又抒發了詩人的情感和思考,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