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乞數珠贈南禪湜老 / 作者:蘇軾 |
從君覓數珠,老境仗消遣。
未能轉千佛,且從千佛轉。
儒生推變化,乾策數大衍。
道士守玄牝,龍虎看舒卷。
我老安能為,萬劫付一喘。
默坐閱塵界,往來八十反。
區區我所寄,蹙縮蠶在繭。
適從海上回,蓬萊又清淺。
|
|
乞數珠贈南禪湜老解釋:
《乞數珠贈南禪湜老》是蘇軾的一首詩詞,描述了作者在晚年時尋求心靈慰藉的心境和對人生的思考。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向您乞求一串數珠,
老年的時光只能寄托消遣。
雖未能念經默誦千佛,
卻愿從千佛中尋求片刻寧靜。
儒生推崇變化無常,
我則借助乾坤之數推衍宇宙。
道士守護著玄妙的陰陽之道,
我則觀賞龍虎在舒展的卷軸上。
我這個老人又能為何事,
即便是萬劫循環,我也只能喘息片刻。
默默地坐在這塵世之中,
經歷了八十次的往來反復。
我所寄托的,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點,
像蠶在繭中一般收縮束縛。
如今我從海上歸來,
再次來到蓬萊,這片清淺的土地上。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展現了蘇軾晚年時的心境和對人生的思考。作者在老年之際,尋求心靈的慰藉和寧靜,希望通過念經、數珠等方式來達到此目的。然而,他意識到自己并不能真正轉變成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因此只能從佛教中尋求一時的寧靜。
蘇軾通過對儒家和道家的思考,表達了對人生變化無常的認知。儒家注重人倫道德和社會秩序,而道家追求自然和無為而治。蘇軾提到乾策數大衍,意指運用乾坤之數來推衍宇宙的變化。這種思考方式與儒家和道家的觀點有所不同,顯示了蘇軾對于人生和宇宙的思考與眾不同的獨立態度。
在詩的后半部分,蘇軾描述了自己的無奈和無力感。他認為自己這個老人再也無法承擔重任,即使是萬劫輪回,他也只能喘息片刻。他默默地坐在塵世中,經歷了往來八十次的反復,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歲月匆匆的感慨。
最后,蘇軾提到自己寄托的事物微不足道,宛如蠶在繭中一般收縮束縛。這句詩意味深長,可能暗示著蘇軾對自身才華和成就的自我反思。他通過描述自己從海上歸來,再次來到清淺的蓬萊,表達了對新的希望和美好的向往。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展現了蘇軾晚年時的思想境界和對人生的感悟。通過佛教、儒家和道家的比較,以及對自身的反思,表達了對寧靜、變化和時光流逝的思考。詩中充滿哲學性的思考和隱喻的意象,展現了蘇軾獨特的思維和對人生的深刻洞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