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訪梅殊未有開意 / 作者:趙蕃 |
不憚朝寒起杖藜,問梅隨往到山蹊。
枯根半死苔痕剝,細蕾深藏藤刺迷。
倚市懸知無正態,入空還恐見深擠。
幽居空谷端事愧,顧嘆詩無老手題。
|
|
訪梅殊未有開意解釋: 《訪梅殊未有開意》是宋代趙蕃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不畏寒冷,我拄著拐杖扶著藜杖,追隨著那未開放的梅花,穿過山間的小徑。干枯的根部半已枯死,青苔的痕跡正在脫落,嬌嫩的花蕾深深地藏在藤刺之中,讓人迷惑。我站在市場上,心知這里沒有真正的安寧,進入喧囂之中,仍擔心會看到更多的擁擠。我居住在幽靜的山谷,對于端莊的事情感到慚愧,回首嘆息,我這年邁的手已經不能書寫出優美的詩篇。
詩意:
《訪梅殊未有開意》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詩人尋找梅花的旅程,表達了他對自然的追求和對生命的思考。詩人不畏嚴寒,拄著拐杖,帶著期待,去探訪尚未開放的梅花。他觀察到梅樹的狀態,干枯的根部、脆弱的苔痕以及隱藏在藤刺中的花蕾,使他感到困惑。在市場上,他感受到喧囂和擁擠的現實,對此感到無奈和擔憂。而他自己的幽居山谷,讓他感到平靜和寧靜,但也因此感到自己在文學創作上的不足,對年老的自己無法再創作出精美的詩篇而感到惋惜。
賞析:
這首詩詞以尋梅之旅為線索,通過描寫自然景物和內心感受,表達了詩人對于人生、自然和文學創作的思考。詩人以自己的行動和感受,將讀者引入到他對于梅花的追求之中。詩中的梅花象征著堅強和希望,而詩人對于梅花的觀察和描繪,反映了他對于生活的洞察和對于美的追求。
詩詞中的自然景物描寫細膩而具象,干枯的根部、苔痕脫落、藏匿的花蕾等形象細節,勾勒出梅樹的生命狀態和苦難。市場喧囂和擁擠的景象對比著幽居山谷的寧靜,反映出詩人內心的矛盾和對于現實的無奈。最后,詩人對自己文學創作的無力和年老的嘆息,展現出他對于時光流逝和生命脆弱性的思考和感嘆。
這首詩詞通過對于梅花和自然景物的描寫,以及詩人內心感受的抒發,傳達了對于生命、美和藝術創作的思考。它展現了詩人對于人生的追求和對于現實的反思,同時也表達了對于時間流逝和自身限制的無奈和憂慮。整首詩詞以簡練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折射出詩人對于生活和藝術的深刻思考,使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對于美的追求和對于人生的思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