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公擇兼問訊季益二首 / 作者:趙蕃 |
孺子家何在,溪邊百尺臺。
句追唐甫白,詞鄙漢鄒枚。
此士誠高遁,諸公謾挽推。
因過問消息,幾日送詩來。
|
|
寄公擇兼問訊季益二首解釋: 《寄公擇兼問訊季益二首》是宋代趙蕃的一首詩詞。詩中描述了作者寄給公擇并詢問季益的情況,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思念之情。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孺子家何在,溪邊百尺臺。
句追唐甫白,詞鄙漢鄒枚。
此士誠高遁,諸公謾挽推。
因過問消息,幾日送詩來。
詩意:
這個孺子在哪里呢?溪邊有一座高百尺的臺階。
他的詩才追隨著唐代的甫白,但他的詞卻比不上漢代的鄒枚。
這位才子真的隱居高山,而那些官員們卻自以為是地阻止他。
因為擔心他的消息,我幾天前就寄了這首詩來。
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友人季益的思念之情以及對他境況的關心。首句“孺子家何在,溪邊百尺臺”展現了作者對孺子(指季益)下落的渴望,百尺臺的描繪給人一種高遠的感覺,暗示季益可能已經隱居山間。接下來,作者提到季益的詩才追隨著唐代的甫白,但他的詞卻比不上漢代的鄒枚,這是對季益文學才華的贊美和自謙。接著,作者表達了對季益高山隱居的認可,但對那些官員們自以為是地阻止他的不滿,“此士誠高遁,諸公謾挽推”。最后,作者提到自己為了了解季益的消息,幾天前就寄出了這首詩,表達了對友人的關心和思念。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對友人季益的思念之情,同時表達了對隱居高山、追求獨立的生活方式的認同。作者通過對季益的贊美和對那些阻止他的官員的批評,展現了自己對時代風氣的看法。整首詩詞雖短小精悍,但通過細膩的情感表達和含蓄的意境描繪,給人以深思和抒發情感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