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送府判寺簿先生二首 / 作者:趙蕃 |
大旆傳聞發武昌,歸舟復道抵維揚。
幾年風月欠李白,今日河山須子長。
要為中興考形勢,豈徒余事著文章。
翩然欲去無翎翅,自嘆不如鷗鷺行。
|
|
寄送府判寺簿先生二首解釋: 《寄送府判寺簿先生二首》是宋代趙蕃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作者旅行歸來的場景,并抒發了對時興文人李白的敬佩之情。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大旆傳聞發武昌,
歸舟復道抵維揚。
幾年風月欠李白,
今日河山須子長。
要為中興考形勢,
豈徒余事著文章。
翩然欲去無翎翅,
自嘆不如鷗鷺行。
詩意:
這首詩詞以作者歸舟抵達維揚為背景,旗幟揚起傳來了武昌的消息。作者思念已久的風光和詩人李白,但幾年來一直沒有機會共赴風月之約。然而,今天的河山景色需要后輩子弟去繼承和發揚。作者希望為國家的中興大業考慮時局形勢,而不僅僅是寫些瑣碎的文章。他自嘆自己身無翎翅,渴望像鷗鷺一樣自由翱翔。
賞析:
這首詩詞以旅行的場景為背景,通過對李白和時局的描繪,表達了作者的思考和感慨。詩中使用了一些意象,如旗幟、舟行、河山等,展示了作者旅途中所見所感。作者對李白的景仰之情表露無疑,將其視為風月雅士的代表。然而,作者并不滿足于個人的追求,而是希望能為國家的興盛和發展做出貢獻。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渴望自由飛翔的愿望,借鷗鷺的形象暗示了對自身能力的不足。
整首詩情感內斂而深沉,以簡潔的語言傳達了作者的思考和自省。通過對李白和時局的對比,作者表達了對歷史人物和時代使命的敬仰和責任感。詩中的意象和對比手法使詩意更加豐富,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整體上,這首詩詞展示了詩人對傳統文人的敬重和對時代使命的思考,同時也反映了作者自身的追求和自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