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謝景英丈 / 作者:趙蕃 |
先生豈是有監州,高興應為雁蕩游。
康樂當年空想望,云孫今日慰淹留。
幽人衲子應多識,妙偈多章可寄不。
兜率蓬萊果同異。
不妨歸步在丹丘。
|
|
寄謝景英丈解釋: 《寄謝景英丈》是宋代趙蕃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先生豈是有監州,
高興應為雁蕩游。
康樂當年空想望,
云孫今日慰淹留。
幽人衲子應多識,
妙偈多章可寄不。
兜率蓬萊果同異,
不妨歸步在丹丘。
詩意:
這位先生豈是監州的人,
高興應該是在雁蕩游玩。
康樂的心情當年只是空想,
而今天云孫卻來慰留他。
幽居的人應該多些禪識,
妙偈的章節無法全部寄托。
兜率山和蓬萊山果然不同,
不妨回到丹丘去徜徉。
賞析:
這首詩以寄詞的形式,表達了作者對謝景英丈的思念之情。詩中通過對先生(謝景英丈)的稱呼,表達了一種尊敬和親近之情。首句點明了謝景英丈并非監州人,而是遠離塵囂,在雁蕩山一帶游玩,享受自由自在的快樂。接下來,詩人回憶起康樂時的向往和憧憬,但現實卻與當年的幻想相差甚遠。然而,云孫(親友的名字)如今前來慰留,給了詩人一些安慰和溫暖。
詩的后半部分,表達了作者對幽居者的理解和贊賞。幽人指的是隱居深山的人,衲子則指的是出家修行的僧人。作者認為幽居者應該有更多的禪悟和見識,而妙偈則是指他們寫的優美詩句。詩人覺得這些妙偈無法全部寄托,意味著其中的境界和內涵無法完全表達出來。最后兩句提到了兜率山和蓬萊山,這兩座山都是仙境之地,但它們的性質卻各不相同。詩人認為不妨回到丹丘,也就是回到本心、返璞歸真的境地。
整首詩情感真摯,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和對幽居者的贊賞,同時也體現了作者對自然和內心追求的向往。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和對人物的稱呼,詩人將自己的內心感受傳遞給讀者,引發人們對追求自由、回歸本真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