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閔雨 / 作者:趙蕃 |
青山本無垢,坐受瘴霧侵。
馬倦不加鞭,暑氣令人昏。
去年蝗為災,千家百不存。
流亡不自保,聚掠連諸村。
閔閔望一雨,可招若敖魂。
旱勢復如此,早禾空如云。
豐登數有常,赤子皆天民。
惜此三尺雨,龍師恐不仁。
禳禬古有法,至和格神人。
不見東海郡,孝婦冤欲伸。
|
|
閔雨解釋: 《閔雨》是宋代趙蕃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描繪自然災害和社會動蕩為主題,通過對雨水的期盼和對民生的關注,表達了作者的深情和關懷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青山本無垢,坐受瘴霧侵。
馬倦不加鞭,暑氣令人昏。
去年蝗為災,千家百不存。
流亡不自保,聚掠連諸村。
閔閔望一雨,可招若敖魂。
旱勢復如此,早禾空如云。
豐登數有常,赤子皆天民。
惜此三尺雨,龍師恐不仁。
禳禬古有法,至和格神人。
不見東海郡,孝婦冤欲伸。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災害和社會動蕩的描繪,反映了作者對人民疾苦的關注和對社會困境的擔憂。詩中描繪了遭受瘴霧困擾的青山,炎熱的天氣使人疲憊和昏沉。去年的蝗災使許多家庭幾乎無法生存,流亡者只能聚集掠奪村莊。作者期望一場雨水的降臨,如同招喚敖魂一樣,帶來寶貴的水源,但旱情仍然嚴重,早稻田空如云。盡管豐收是有規律的,但目前的干旱使得農民們無法獲得預期的收成,而他們都是天命所歸的赤子。詩人對這場僅僅三尺雨的期盼,表達了對龍神的懇求,希望他能憐憫人民的困境。最后兩句提到了古代的祭祀儀式和至和格神人,暗示了詩人對超自然力量的求助。然而,東海郡的孝婦的冤屈卻無人理會,這呼應了整首詩中對社會不公的隱憂。
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自然環境的惡劣和社會動蕩的景象,通過詩人對雨水的渴望和對人民苦難的關懷,表達了他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和對時局的憂慮,抒發了他對人民處境的同情和對社會公正的呼喚。同時,通過古代祭祀儀式和神人的提及,詩人暗示了超自然力量的存在,并寄托了對神靈庇佑和人間正義的期望。整首詩以樸實的詞句傳遞了深沉的情感,給人以思考與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