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京運使赴召二首 / 作者:趙蕃 |
不官不恨落羇縻,正謂邊頭獄訟稀。
但有膠膠還擾擾,略無是是與非非。
詩書舊學渾忘卻,夢寐衡祠放得歸。
邂逅兩臺俱趣召,莼鱸于此合知幾。
|
|
送京運使赴召二首解釋: 《送京運使赴召二首》是宋代趙蕃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送京運使赴召二首
不官不恨落羈縻,
正謂邊頭獄訟稀。
但有膠膠還擾擾,
略無是是與非非。
詩書舊學渾忘卻,
夢寐衡祠放得歸。
邂逅兩臺俱趣召,
莼鱸于此合知幾。
譯文:
不擔任官職不感到遺憾,
正因為在邊境,牢獄糾紛很少。
只是有點憂心忡忡,
稍微有些搖擺不定。
古代的詩書和學問已經荒廢,
在夢中或清醒時,我對衡山祠堂的思念可以放心歸去。
偶然相遇,我們都急著去奉命,
像莼菜和鱸魚相逢一樣,合拍了幾次。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寫出了作者趙蕃離京奉使的心情和感受。他表達了自己并不羨慕擔任官職的人,因為在邊境任職,牢獄糾紛很少,相對較為安寧。然而,他仍有些憂心忡忡,內心搖擺不定,可能是因為離開京城、離開家人和朋友而感到不安。
在詩的后半部分,趙蕃提到自己已經忘卻了古代的詩書和學問,對于與之相關的衡山祠堂也沒有了留戀之情。他在夢中或清醒時都能將這些思念拋之腦后,心無掛礙。而當他偶然與其他使者相遇時,大家都急著去奉命,如同莼菜與鱸魚相逢,形成一種默契。
這首詩詞通過對作者內心感受的描繪,展現了他在離京奉使的旅途中的心境和情感。同時,詩中對于官職、學問和個人情感的思考也呈現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態度,表達了對于個人境遇的豁達和對生活的隨遇而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