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日登老君閣望洛城,贈韓道士 / 作者:白居易 |
風光煙火清明日,歌哭悲歡城市間。
何事不隨東洛水,誰家又葬北邙山。
中橋車馬長無已,下渡舟航亦不閑。
冢墓累累人擾擾,遼東悵望鶴飛還。
|
|
清明日登老君閣望洛城,贈韓道士解釋:
《清明日登老君閣望洛城,贈韓道士》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清明日登上老君閣望洛城,
送給韓道士。
風景煙火在清明的日子里,
歌聲和哭聲在城市之間交織。
有什么事情不隨著東洛水流動,
又有哪個人家葬在北邙山。
中橋上車馬不斷,
下渡口船只也不閑置。
墓地堆積著人們的憂擾,
遠望遼東的鶴再次飛翔。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清明時節登上老君閣,俯瞰洛陽城的景象。清明時節,洛陽城的景色美麗而繁華,但也流露出人們悲歡離合的情感。詩人觀察到東洛水的流動不停,象征著時間的推移,而北邙山上又有人埋葬,暗示生死的無常。中橋上車馬不斷,下渡口的船只也忙碌不停,展示了城市的繁忙和喧囂。然而,墓地中人們的擾亂和遼東鶴的飛翔給人一種深深的思索和感慨。
賞析:
這首詩詞以清明時節為背景,通過對洛陽城景色和人與自然的關系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生死和時光流轉的思考。詩中運用了對比和意象的手法,通過描繪洛陽城的繁華和人們的喧囂,與墓地中的憂擾和遼東鶴的飛翔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這種對比使詩詞更加凸顯了生命的短暫和無常,引起讀者對時間流逝和生死的深思。
此外,詩詞中使用了形象生動的描寫,如風光煙火、歌哭悲歡、車馬長無已等,使讀者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洛陽城的繁華和喧囂。整首詩詞以景物寫人,通過對洛陽城的描繪,展現了人們在繁忙喧囂中對生死和時光流轉的思索,給人以深刻的感悟。
總之,這首詩詞通過對洛陽城景色的描繪,以及對生死和時光流轉的思考,表達了詩人對生命短暫和無常的思索,給人以深刻的感悟和思考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