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月二十一日徙寓智門二首 / 作者:趙蕃 |
欲去未能去,暫留還此留。
參差喬木合,映帶野塘幽。
父老記舊筑,孫曾非昔游。
惟余補陀像,香火得勤修。
|
|
五月二十一日徙寓智門二首解釋: 《五月二十一日徙寓智門二首》是宋代趙蕃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五月二十一日遷往智門,作兩首詩以留念。
欲離去卻不得離去,只能暫時停留在此。
參差的高大喬木相互交織,倒映在靜謐的野塘中。
前輩們留下的古老廬舍,后代已非當年那般游蕩。
唯有我,修補著破損的陀羅尼像,盡力燃起香火供養。
詩意:
《五月二十一日徙寓智門二首》描繪了作者在五月二十一日遷往智門的心情和所見所感。詩人心懷離別之情,但由于某種原因,無法立即離開,只得在此地暫時逗留。詩中以自然景物和古老建筑為背景,表達了歲月更迭、人事變遷的主題。詩人思緒回首,感慨前輩們的努力和智慧,同時也意識到自己身處時光的洪流中,肩負著繼承和傳承的責任。
賞析:
這首詩以簡約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作者的心境和所見所感,抒發了對離別和時光流轉的思考。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和古建筑的描繪,將個人的感受與環境融為一體,展示了對歷史滄桑和傳統文化的敬仰與思考。
詩中的"參差喬木合,映帶野塘幽"一句,形象地描繪了參差不齊的高大喬木在靜謐的野塘中倒映的景象,給人以和諧、寧靜的感受。這種景象與詩人內心的離愁別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顯了離別的無奈和情感的復雜性。
詩的最后兩句"惟余補陀像,香火得勤修"表達了詩人對傳統文化的承載和傳承的決心。陀羅尼是佛教中重要的經文,修補陀羅尼像并勤修香火,象征著對佛教信仰和文化傳統的維護與傳承。這也可理解為詩人對自身責任的認識和對歷史文化的珍視。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凝練的意境,將個人情感與歷史文化相融合,展現了作者對離別、傳承和文化傳統的思考與感慨。它通過自然景物與人文景觀的對比,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歷史傳承的深切關注,給讀者留下了思考與共鳴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