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跋韓澗泉詩 / 作者:趙蕃 |
周漢歷歷上下秦,侯王將相史疊陳。
辱斯榮斯仁不仁,桃源鹿門商山人。
南磵遠孫澗之濱,所以三人入呻吟。
桃源本是耕稼民,鹿門商山抱經綸。
一世雖屈九原伸,所以絕筆于獲麟。
我之擬賦非厥倫,感公語我淚沾巾。
|
|
跋韓澗泉詩解釋: 《跋韓澗泉詩》是宋代趙蕃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周漢歷歷上下秦,
侯王將相史疊陳。
辱斯榮斯仁不仁,
桃源鹿門商山人。
南磵遠孫澗之濱,
所以三人入呻吟。
桃源本是耕稼民,
鹿門商山抱經綸。
一世雖屈九原伸,
所以絕筆于獲麟。
我之擬賦非厥倫,
感公語我淚沾巾。
詩意:
《跋韓澗泉詩》通過描述歷史的興衰和人性的善惡,表達了對社會現狀的思考和對真善美的追求。詩中提到了歷史上的重要時代和人物,以及桃源、鹿門、商山等象征著寧靜、修身、治國的地方。作者通過對這些歷史和地理的描繪,抒發了自己對社會現實的失望和對理想境界的向往。
賞析:
這首詩詞以歷史和地理的符號,通過對過去和現實的對比,傳達了趙蕃對社會現狀的無奈和思考。周漢、秦、侯王將相等歷史時期的人物和事件,以及桃源、鹿門、商山等地方的象征意義,都承載著作者對于美好社會的向往和對當下社會的失望。詩詞以敘事的方式呈現,揭示了歷史的循環和人性的光復與沉淪。
其中提到的南磵、遠孫、澗之濱,以及三人入呻吟,抒發了作者對于荒廢耕稼之民、遠離理想之境的感嘆。而桃源、鹿門、商山象征著人們向往的寧靜、修身和治國理念,通過對這些地方的描繪,詩詞表達了對美好社會的渴望。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于自己創作的思考和感慨,他認為自己的詩文并非與當時眾人相比,而是受到了古代圣賢的啟發。作者感激對自己的指導和鼓勵,表現出他對于文學創作的熱愛和真誠。這兩句詩句以自省的口吻,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對于文學創作的堅持。
總的來說,《跋韓澗泉詩》通過對歷史和地理的運用,以及對社會現實的批判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呈現了趙蕃對于社會和文學的思考與感慨。這首詩詞富有思辨性和抒情性,為讀者帶來了對美好社會和人性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