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愛直驛次張安國韻 / 作者:趙蕃 |
亭然一何奇,枯者亦靡側。
雖經歲祀多,未覺霜霰迫。
余行再此驛,爾故無變色。
慨念題詩人,深為九泉客。
泥深兀羸馬,苔老迷舊刻。
愛爾故蒼蒼,余今變為白。
|
|
過愛直驛次張安國韻解釋: 《過愛直驛次張安國韻》是宋代趙蕃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亭然一何奇,
枯者亦靡側。
雖經歲祀多,
未覺霜霰迫。
余行再此驛,
爾故無變色。
慨念題詩人,
深為九泉客。
泥深兀羸馬,
苔老迷舊刻。
愛爾故蒼蒼,
余今變為白。
詩意:
這座驛站建筑風格獨特,非常奇特,即使是那些已經死去的人也無法抵擋它的吸引。盡管歷經多年的歲月洗禮,它仍然沒有感受到冰霜和雪雹的威脅。我再次經過這個驛站,它并沒有發生任何變化,仍然保持著昔日的面貌。我心中充滿感慨,思考起曾經在這里題詩的詩人,他們如今已經成為了下葬于九泉之下的客人。泥濘的路上,瘦弱的馬匹艱難地行進,而斑斑苔蘚已經遮掩了古老的碑刻。深深地愛著這個曾經的輝煌,如今我已經變得蒼蒼白發。
賞析:
這首詩以過客的視角,描繪了一個古老驛站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歷史和時光的感慨之情。詩中的驛站被形容為獨特奇異,即使是已故的人也無法抗拒它的魅力。通過描述驛站經受歲月洗禮卻未受到破壞的景象,表達了歲月無情但古跡依然存在的主題。作者再次經過這個驛站,發現它毫無變化,這種堅固和恒久的形象令他感嘆不已。接著,他思考起曾在這里題詩的詩人們,他們如今已成為已故之人,下葬于地下的九泉之中。最后兩句以泥深、苔老的描寫,形象地表達了歷史的深沉和時光的流逝,同時也映照出作者自身已經老去的狀態。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具體的景象,以及作者對歷史和時光變遷的思考和感慨。通過對驛站、馬匹和古碑的描繪,展現了歲月的沖刷和歷史的沉淀。詩人以自我投射的方式,通過對古跡的觀察和對詩人命運的思考,展示了對時間的敬畏和對人生的反思。整首詩以簡約的筆法表達了深刻的意蘊,給人以沉靜和思考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