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春十有三日作 / 作者:趙蕃 |
晨起風寒又覺加,不知信復到何花。
晴多且欲雨知節,雨久更思晴亦佳。
寂寂蕙蘭菲剩馥,紛紛姚魏掃殘葩。
故山政好不歸去,筍蕨登盤僧饋茶。
|
|
季春十有三日作解釋: 《季春十有三日作》是宋代趙蕃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晨起風寒又覺加,
不知信復到何花。
晴多且欲雨知節,
雨久更思晴亦佳。
寂寂蕙蘭菲剩馥,
紛紛姚魏掃殘葩。
故山政好不歸去,
筍蕨登盤僧饋茶。
詩意:
這是一首描寫春天的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季春的感悟和情感。作者清晨起床,寒風吹拂著他,他不知道春天的信息傳達到了哪些花朵。天晴的日子多了,卻也期望著雨水的降臨,因為雨后的春天更加美好。雨水持續時間久了,他又開始思念晴朗的天空。寂靜的蕙蘭和菲香仍然殘留,紛紛飄落的花瓣被人們掃除了。他心中的故鄉山中景色美好,但他舍不得離開,像蕨菜和竹筍一樣,被和尚采摘來當作茶點供奉。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對春天的感受和情感體驗。作者通過詩句中的意象和寫景,將讀者帶入了一個春天的早晨。清晨的寒風和迷茫的心情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表達了人們在春天轉折時刻的期待和迷惘。詩中使用了雨水和晴朗天空的對比,傳遞了對自然界變化的感知和欣賞。作者描繪了蕙蘭和花瓣的情景,展示了春天的細膩之美。最后兩句詩以寂靜的蕙蘭和被掃除的花瓣作為象征,表達了對逝去春天的懷念。最后兩句詩詞展示了作者對故鄉山水的眷戀,以及面對美好時光的掙扎和遲疑。整首詩詞情感細膩,意境深遠,通過對春天的描繪反映了人們對自然和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