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誠齋先生 / 作者:趙蕃 |
邇日使嶺表,歷論無此賢。
誰歟記南海,久矣賦貪泉。
已上蓬山直,還居吏部銓。
省郎遲豈恨,宣室夜重前。
掌制宜鴻筆,談經合細旃。
茲為重儒術,何止用詩仙。
四海推鳴鳳,孤長悵跕鳶。
長安近抵日,蜀道遠如天。
裋褐春風倚,歸心夜雨懸。
十年期撰屨,斗食政窮邊。
|
|
寄誠齋先生解釋: 《寄誠齋先生》是宋代趙蕃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最近我奉派到嶺表地區,歷經辯論未見這樣賢達的人。誰能夠記得南海的事情,早已賦予了它貪婪的泉水。我已經登上了蓬山的巔峰,但仍然身居吏部銓職位。省郎的晉升遲遲未到,希望能再次回到朝廷。掌握權柄的應該是有鴻才的文人,能夠談論經典,合著細膩的文章。這種重視儒家學問的精神,絕不僅限于詩仙的運用。四海都推崇著鳴鳳的聲音,而我卻孤單地懷念著飛翔的鳶鳥。長安近在眼前,但蜀道卻遠如天邊。穿著粗布在春風中倚靠,心中的思鄉之情像夜雨一樣懸掛。十年來我寄望于身份的提升,為了生計辛苦奔波于邊境。
詩意:
這首詩詞寫出了作者趙蕃的身世和心境。他曾經被派往嶺表地區,但在那里他卻無法找到與他一樣卓越的人才。他表達了對南海的向往,暗指他對朝廷的渴望。他雖然身在吏部,但仍對官場晉升感到失望,希望能夠重返宣室。他認為文人應該掌握重要的權柄,能夠談論經典和寫作精致的文章。他批評了只注重詩歌而忽視儒家學問的觀點。他對自己的孤獨和困境感到痛苦,懷念著自由自在的鳶鳥。他描繪了長安和蜀道的對比,表達了對歸鄉的思念和對遠方的向往。最后,他描述了自己艱難的生活和為了生計不得不奔波邊境的辛苦。
賞析:
《寄誠齋先生》通過描繪作者的身世和心境,表達了他對官場的失望和對學問的追求。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通過長安和蜀道的對比,展現了作者對遠方的向往和對歸鄉的思念。同時,詩中也體現了作者對儒家學問的重視,他認為文人應該掌握權柄,能夠談經論史。整首詩詞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通過作者的真情實感表達了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對困境的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