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月二十日晚風雨大作 / 作者:趙蕃 |
獵獵風聲萬馬奔,我方愁絕坐黃昏。
了無鼠輩窺廚冷,顧有貍奴同席溫。
靜里頓能除妄想,病中還欲寄空門。
四時鼎鼎催人老,籬菊銷香梅返魂。
|
|
十月二十日晚風雨大作解釋: 詩詞:《十月二十日晚風雨大作》
朝代:宋代
作者:趙蕃
獵獵風聲萬馬奔,
我方愁絕坐黃昏。
了無鼠輩窺廚冷,
顧有貍奴同席溫。
靜里頓能除妄想,
病中還欲寄空門。
四時鼎鼎催人老,
籬菊銷香梅返魂。
【中文譯文】
風聲呼嘯,像萬馬奔馳,
我獨自坐在黃昏中,憂愁到極點。
沒有老鼠偷窺廚房的寒冷,
有只貍奴陪我共溫。
在寧靜中,思慮煩憂煙消云散,
身患重病,卻渴望寄托于空門。
四季無情地催人衰老,
籬笆邊的菊花凋零,香梅卻能重拾生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寒冷的秋日夜晚。詩人孤獨地坐在黃昏中,內心充滿憂愁。然而,他的憂愁被一只貍奴的陪伴所溫暖。在寧靜的環境中,他能夠暫時擺脫雜念和煩惱。盡管他身患重病,他仍然渴望尋求內心的安寧和寄托。詩中的四季的變遷不可避免地提醒他人生的短暫和衰老的不可逆轉。籬笆邊的菊花凋零,但香梅卻能在寒冷的季節中煥發生機,似乎給予了詩人某種希望和慰藉。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內心的孤寂和憂愁,通過對自然景象和季節的描寫,表達了人生的無常和歲月的流逝。詩句中的對比和意象的運用,使詩意更加深遠。貍奴與詩人同席溫暖,既是現實的感受,也可視為希望和溫暖的象征;籬菊和香梅的對比,則呈現了生命的消逝和生機的延續。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文字描寫了作者內心的感受和對人生的思考,展示了宋代文人的獨特情懷和對自然的敏感觸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