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方上雨忽作 / 作者:趙蕃 |
作底浮云合,從何細雨零。
庭中方照影,葉上已傳聽。
耿耿深翻鵲,飄飄暗墮螢。
倦身拋曲幾,高枕對疏欞。
|
|
月方上雨忽作解釋: 《月方上雨忽作》是宋代趙蕃的一首詩詞。該詩描繪了一幅月夜中雨細如絲的景象,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寂和寂寞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月方上雨忽作,
庭中浮云合攏,
雨點從何細零。
月光照在庭院,
雨聲已傳到樹葉。
黑白鵲鳥撲扇翅膀,
幽暗中閃爍飛舞的螢火蟲。
倦意使我離開書桌,
躺在高枕上凝望窗外。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月夜雨細的景象為線索,通過描寫細膩的自然景物,展示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思緒。在這個月夜里,詩人拋開手中的書卷,沉浸在這寧靜而寂寞的氛圍中。
詩詞開篇以"月方上雨忽作"為句,揭示了雨水突然而至的情景。接著,詩人以"庭中浮云合攏,雨點從何細零"的形象描寫,展示了雨水稀疏細小的特點。這里的浮云和雨點成為詩人描繪雨夜氛圍的重要元素。
接下來的兩句"月光照在庭院,雨聲已傳到樹葉",通過描繪月光和雨聲的互相映襯,表達了一種幽靜而靜謐的氛圍。月光的照耀和雨聲的傳播使得整個庭院充滿了一種安靜而神秘的韻味。
下半部分的描寫引入了一些動物形象,如"黑白鵲鳥撲扇翅膀"和"幽暗中閃爍飛舞的螢火蟲"。這些形象的出現進一步增強了詩詞的幽深感,也為整個作品注入了一絲生動的色彩。
最后兩句"倦意使我離開書桌,躺在高枕上凝望窗外",表達了詩人因為疲倦而放下手中的事物,靜靜地躺在高枕之上,凝視窗外的夜景。這種舒適而寧靜的環境,與開篇的雨夜景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寂寞。
整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將自然景物與詩人內心的情感相融合,表達了一種寧靜而寂寞的意境。讀者可以感受到雨夜的幽靜,以及詩人內心的孤獨和思緒的飄蕩,進而引發對生活、對自我內心的思考和感悟。 |
|